- 从郁证看医学背景下的《红楼梦》
- 2018年
- 本文以"郁证"为切入点,浅析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所患郁证的不同表现,认为《红楼梦》阐释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中医学特点及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揭示了心理因素、社会环境与疾病的相关性,也启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融入传统人文思想,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的自信。
- 黄培冬石国旗潘友灿戴舒易玮许能贵蒋丽
- 关键词:《红楼梦》辨证论治中医药文化
- 电针对不同抑郁大鼠模型认知行为及前额皮层CREB和BDNF水平的影响
-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电针对两种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认知相关行为及前额皮层CRE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UMS组、CRS组、电针CUMS组和电针CRS组,分别采用...
- 蒋丽符文彬刘健华汤小荣周俊合张浩刘楠黄晓月
- 关键词:CREBBDNF
- 文献传递
- 针刺干预慢性疼痛突触可塑性变化:“疼痛记忆”的机制探讨被引量:16
- 2017年
- 研究表明,有关疼痛和记忆的神经网络之间有着较多的共同结构,构成疼痛网络核心的主要结构同样也是记忆网络的一部分。慢性疼痛反复发作导致外周异位冲动长期持续性兴奋,引起神经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而产生长时程增强效应,即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疼痛记忆"。针刺作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通过刺激躯体外周对脊髓背角、海马、扣带回等"疼痛记忆"相关区域产生镇痛作用,其机制包括阿片肽介导的镇痛效应、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本文就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国内外最新文献研究,对"疼痛记忆"的形成和针刺干预慢性疼痛突触可塑性变化机制进行综述。
- 杨一玲黄键澎蒋丽刘健华
- 关键词:慢性疼痛针刺记忆
- 符文彬从心、胆、脾论治慢性湿疹经验介绍被引量:14
- 2017年
- 慢性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也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之一。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来,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浸润及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1],多伴有患部剧烈瘙痒的自觉症状。由于病程迁延、瘙痒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容易发展为病因错综复杂、治疗更为棘手的身心疾病。
- 蒋丽符文彬
- 关键词:慢性湿疹瘙痒调神从心论治从胆论治脾虚
- 电针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止痒效果及免疫调节机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电针从心脾论治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瘙痒和皮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Th1/Th2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ACD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共刺激10次。电针组在造模第8天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小鼠搔抓次数、腹部皮损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显著升高,腹部皮肤产生湿疹样皮炎;血清IL-4、IFN-γ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腹部皮损炎症和镜下表皮增厚明显减轻,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从心脾论治能减轻ACD模型小鼠的皮肤瘙痒,改善皮肤炎症症状;电针可能是通过促进IFN-γ分泌,从而调节Th1/Th2失衡,发挥对ACD小鼠模型的止痒作用。
- 蒋丽刘健华黄键澎谢长才符文彬
- 关键词:干扰素-Γ白介素-4
- 缺血性神经阻滞下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的功能重组
- 目的:观察前臂缺血性神经阻滞(INB)状况下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面口合谷收"的大脑皮层可塑性机制。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TMS),在INB下给予皮层刺激,记录运动皮层手区所支配的第一背侧骨间肌(FD...
- 黄键澎刘健华蒋丽
- 关键词:针灸学经颅磁刺激
- 文献传递
- 电针合谷穴所产生的运动皮层手面区之间的可塑性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穴后健康志愿者运动皮层手面区之间的可塑性,为“面口合谷收”取穴理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交叉设计(同体自身前后对照),将健康志愿者10例随机先后分配至针刺组及假针刺组(两组间隔2周的洗脱期)。针刺组受试者左手合谷穴接受电针刺激(频率2Hz,强度0.5~1mA,时间30min);假针刺组采用胶粘垫安慰针,不刺入皮肤,安慰针连接至连接线内线断裂的电针仪。运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分别于针刺及假针刺前后记录对侧运动皮层手面区磁刺激诱发的第一骨间背侧肌、眼轮匝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s),计算MEPs总波幅、有效刺激面积及重心。结果:与电针前比较,针刺组对侧运动皮层手区的MEPs总波幅显著升高(P<0.05),面区的MEPs总波幅明显下降(P<0.05);手区的有效刺激面积明显增大(P<0.01);手区X轴重心明显向外侧移动(P<0.05)。与电针前比较,假针刺组对侧运动皮层手、面区的MEPs总波幅、有效刺激面积及重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针刺前后对侧运动皮层手区MEPs波幅差值增大(P<0.05),面区MEPs波幅差值减小(P<0.05);针刺组对侧运动皮层手区针刺前后有效刺激面积差值增大(P<0.05)。结论:电针合谷穴能诱导健康志愿者运动皮层手面区之间的可塑性(兴奋运动皮层手区,同时抑制运动皮层面区),为面口部疾病的针灸治疗及循经远道取穴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 钟嘉明黄键澎蒋丽刘健华
- 关键词:电针健康志愿者脑可塑性经颅磁刺激合谷穴
- 电针太冲对大脑感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比较电针前后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电针左侧太冲后,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LSEP)波幅较针前升高(P<0.01);针后即刻,LSEP的潜伏期、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R-LSEP)波幅、PSEP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太冲能提高针刺侧大脑感觉皮层(下肢区)兴奋性,而对邻近感觉皮层(生殖器区)无影响。
- 黄键澎朱玉张芷晴蒋丽刘健华
- 关键词:电针太冲诱发电位
- 脊髓强啡肽在电针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瘙痒中的作用
- 目的:观察电针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搔抓行为、脊髓强啡肽(DYN)的影响,探讨电针止慢性痒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和曲池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
- 蒋丽黄键澎符文彬
- 关键词:电针强啡肽
- 国内针灸治疗焦虑障碍临床实验的GRADE证据评价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GRADE系统评价单纯针灸治疗焦虑障碍临床实验的证据等级。方法:收集针灸治焦虑障碍临床研究随机对照文献,计算机检索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CBM(1979—)、CNKI(1979—)和VIP(1989—),所有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2月15日,并手工检索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统计学分析采用Rev Man5.2软件,证据质量评估采用GRADE profiler3.6软件。结果:本研究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结局指标为治疗3周的HAMA有效率、8周的HAMA评分、1个月及2个月后随访的HAMA评分、60 d的SAS有效率,证据质量均为非常低。其中治疗60 d的SAS有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局指标为治疗4、6周的HAMA有效率,4、5、6周的HAMA评分,4周的SAS评分,证据质量均为低级。其中治疗4、6周的HAMA评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局指标为治疗后3、6个月后随访的HAMA评分,证据质量为中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焦虑障碍的随机对照的证据质量总体偏低,需完善随机对照实验的设计及报告,以为临床及指南制定提供高级别的针灸治疗证据。
- 张光彩陈希符文彬蒋丽温秀云徐书君吴倩
- 关键词:针灸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