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宏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糖
  • 1篇修补术
  • 1篇袖状
  • 1篇袖状胃切除术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损伤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上皮
  • 1篇支气管上皮细...
  • 1篇脂多糖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反流
  • 1篇食管反流病
  • 1篇食管裂孔
  • 1篇食管裂孔疝
  • 1篇食管裂孔疝修...
  • 1篇手术
  • 1篇糖尿

机构

  • 3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葛宏
  • 2篇刘志民
  • 2篇吴建林
  • 1篇李宁
  • 1篇宋斌
  • 1篇杨小平
  • 1篇祝林

传媒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华胃食管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irc0060745靶向miR-194对LPS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环状RNA 0060745(circ_ular RNA 0060745,circ_0060745)靶向miR-194对LPS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炎症损伤的影响,用50μg/mL LPS刺激16HBE细胞24h,RT-qPCR检测circ_0060745和miR-194的相对表达量;FACS检测16HBE细胞的凋亡率;ELISA检测16HBE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的水平。分别转染circ_0060745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miR-194模拟物至16HBE细胞,检测下调circ_0060745或过表达miR-194对LPS诱导的16HBE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T-qPCR分析circ_0060745与miR-194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LPS处理后,16HBE细胞的凋亡率、IL-6和TNF-α表达量及circ_0060745表达量显著升高,miR-194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5)。下调circ_0060745表达或过表达miR-194均可减轻LPS诱导的16HBE细胞的凋亡程度和炎症损伤程度(均P<0.05)。circ_0060745可直接与miR-194结合,且circ_0060745负调控miR-194的表达(P<0.05)。下调miR-194表达可逆转下调circ_0060745表达对LPS诱导的16HBE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均P<0.05)。由此,下调circ_0060745可通过靶向上调miR-194表达减轻LPS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和炎症反应。
宋斌葛宏李宁
关键词:脂多糖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病态性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病态性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为45例病态性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LSG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分析手术对患者体重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并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体重及血糖控制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年,患者体重、空腹血糖呈下降趋势,34例减肥效果佳或良好(额外体重减轻百分率≥50%),28例2型糖尿病治疗明显有效,有效率为6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遵循术后指导及术后胃饥饿素水平影响LSG治疗病态性肥胖症的疗效(P<0.05);额外体重减轻百分率、吸烟、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术后胆汁酸水平影响LSG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否遵循术后指导及术后胃饥饿素水平是LSG对病态性肥胖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额外体重减轻百分率、吸烟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是LSG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LSG不仅治疗病态性肥胖症疗效确切,对于合并的2型糖尿病也有明显缓解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王孝珑祝林葛宏吴建林杨晓平刘志民
关键词:肥胖症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食管裂孔疝手术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被引量:1
2015年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国外发病率为4.5%~15%,国内约为3.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70岁多见,一般是因腹腔内脏经膈食管裂孔疝入胸腔所致,并常常合并胃食管反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诱发食管癌前病变,且症状往往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Nissen手术为代表的抗反流手术在治疗严重的食管裂孔疝方面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疗效,90年代初期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开始兴起,并因其微创优势,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接受度,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外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金标准术式。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陆续出现了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报道,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几个特色的治疗中心,如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南开医院等,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在汪忠镐院士带领下还成立了专门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心。淄博市中心医院自2014年6月开展此手术,目前已完成4例,本文即结合我们开展该手术初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此类手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综述。
吴建林葛宏杨小平刘志民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基层医疗机构疝手术胃食管反流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