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苍耳子中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苍耳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和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质谱与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苍耳子70%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酸甲酯(2)、咖啡酸乙酯(3)、5-O-咖啡酰基奎宁酸(4)、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结论本实验所测定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 姜海 满文静 杨柳 邢绪东 颜美玲 郭新月 苏晓琳 孙延平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关键词:苍耳子 化学成分 化合物4(S)-4,5-二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4(<i>S</i>)?4,5?二羟基?<i>α</i>?四氢萘酮4?O?<i>β</i>?D?吡喃葡萄糖(1→6)?<... 周媛媛 苏晓琳 蒋艳秋文献传递 中药菝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20年 菝葜作为一种中药,近年来以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强大的药理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使用。本文从菝葜具有的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及多种药理作用方面进行阐述,期待为未来菝葜的有效成分提取及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江威 苏晓琳 郑秀茜 赵婉 王秋红关键词:菝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苍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2018年 对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苍耳子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及质谱技术鉴定了1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pinoresinol(1),balanophonin A(2),diospyrosin(3),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5),(-)-simulanol(6),(-)-7R,8S-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7),chushizisin E(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0),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11),leptolepisol D(12),8-O-4’neolignan 4-O-β-glucopyranoside(13),(-)-(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14),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diol(15),threo-dihydroxy 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6)和(-)-(2R)-1-O-β-D-glucopyranosyl-2-{2-methoxy-4-[(E)-formylviny1]phenoxyl}propane-3-ol(17)。其中化合物2~17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苍耳子中分离得到。 姜海 杨柳 邢绪东 颜美玲 郭新月 苏晓琳 孙延平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关键词:菊科 苍耳子 化学成分 木脂素 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3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8%甲酸(A),水-2.5%异丙醇-0.08%甲酸(B)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运行时间80 min,β-蜕皮甾酮采用DAD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48 nm;人参皂苷R0和竹节参皂苷Ⅳa采用ELSD进行检测,漂移管温度为110℃,载气流速3.2 L/min。结果:β-蜕皮甾酮在0.001 9~0.096 3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分别在0.002 2~0.469 5 mg/mL和0.004 7~0.483 0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r^2=0.999 4)。牛膝中三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RSD为2.14%)、99.13%(RSD为2.04%)和98.30%(RSD为2.1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且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牛膝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也可用于牛膝药材的质量控制。 杨柳 姜海 苏晓琳 颜美玲 邢绪东 郭新月 侯阿娇 满文静关键词:牛膝 化合物4(S)-4,5-二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4(<I>S</I>)‑4,5‑二羟基‑<I>α</I>‑四氢萘酮4‑O‑<I>β</I>‑D‑吡喃葡萄糖(1→6)‑<I>β</I>‑D‑吡喃葡萄糖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化合物具有肿瘤细胞抑... 周媛媛 苏晓琳 蒋艳秋文献传递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苍耳子Xanthium strumarium L.的萜类成分。方法苍耳子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色谱柱、ODS反相柱色谱与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tractyligenin (1)、2-O-β-D-glucopyranosyl-atractyligenin (2)、junipeionoloside (3)、(1R,6R,9S)-6,9,11-tr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 11-O-β-D-glucopyranoside (4)、(1R,6R,9S)-6,9,11-tr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 (5)、(1S,5R,6R,9R)-megastigman-3-on-5,12-epoxy-9-ol (6)、vervenone-10-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7)、11β,13-dihydro-4H-xanthalongin 4-O-β-D-glucopyranoside (8)、11α,13-dihydro-4H-xanthalongin 4-O-β-D-glucopyranoside (9)、 anhydrodehydroivalbin (10)、 4-O-dihydroinusoniolide (11)、lasidiol p-methoxybenzoate (12)、sibiriolide C (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姜海 杨柳 邢绪东 颜美玲 郭新月 苏晓琳 孙延平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关键词:苍耳子 萜类 化学成分 中药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8年 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具有疗效好、抗癌谱广泛等优点。但周围神经病变是其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益气活血、温阳通络等传统中药在治疗此症上取得一定进展。从中药复方及活性成分两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临床医师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提供依据。 苏晓琳 王江威 王长福 姜海 赵婉 杨炳友 匡海学 王秋红关键词: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发病机制 中医药 中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胰腺癌是一种早期表现隐匿、生存期短、病死率高且尚无根治方法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当中药作为一种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与各种胰腺癌常规治疗手段相结合时,可取得良好的协同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归纳总结了中药治疗胰腺癌的相关临床应用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期待为未来中药治疗胰腺癌及新药研发提供借鉴与帮助。 王江威 苏晓琳 赵婉 王秋红关键词:中药 胰腺癌 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018年 独活寄生汤是应用于骨伤科类疾病的常用方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尤为广泛。笔者总结近十余年中外文献,对其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分类、总结,发现该方剂不仅可以抑制炎症因子,影响氧化应激指标,而且在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增加软骨胶原含量、影响微小RNA表达等方面发挥作用。随着其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但能拓宽该方剂的使用范围,而且能更清晰地指导临床医师精准用药。 苏晓琳 王江威 赵婉 杨炳友 匡海学 王秋红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