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灿 作品数:8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福建省林业厅资助项目 福建省财政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H2O2预处理对人工林杉木木材染透性能的影响 为改善染料在人工林杉木木材内的渗透性,本文以H2O2为预处理剂对杉木试材进行预处理,并用质量分数为1.0%的酸性大红3R染液对其进行染色,探讨了预处理温度、时间和H2O2浓度等单因素对试材染透率的影响. 王春灿 邓邵平关键词:H2O2 预处理 人工林杉木 染色 密胺树脂包覆氢氧化铝微胶囊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2015年 以密胺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对芯材氢氧化铝进行微胶囊包覆.以缩聚温度、时间、转速、芯壁比以及p H值为考察因素,以微胶囊的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SPSS软件设计L16(45)正交试验,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单因素统计分析,得出密胺树脂包覆氢氧化铝的较优工艺条件是:缩聚温度70℃,时间60 min,搅拌速度1200 r·min-1,芯壁比2.0,p H值5.0.环境扫描电镜表征显示该工艺条件下氢氧化铝已被密胺树脂完全包覆,且形貌较好. 马长城 邓邵平 王春灿 江永荣关键词:氢氧化铝 微胶囊 密胺树脂 SPSS 木粉热处理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为研究热处理木粉对木塑复合材料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将180、200和220℃热处理0、1、2和3 h后的杉木木粉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并对其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定,通过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材料拉伸断面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木粉的吸湿性减小,WPC的吸水性明显降低,而WPC的力学性能除冲击强度逐渐降低外,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总体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180℃热处理1-3 h的木粉基本上使WPC的弯曲性能和拉伸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热处理木粉,随时间延长,WPC除弯曲性能仍增加外,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逐渐降低,进一步提高木粉的处理温度会使WPC的力学性能降低明显,220℃处理3 h的木粉使WPC降低最多,分别较对照降低34.85%、12.85%、8.31%和4.24%,WPC拉伸断面的ESEM图中两相界面结合情况的变化基本反映了各力学性能的变化。 邓邵平 林姿 黄前辉 王春灿关键词:木粉 木塑复合材料 吸水性能 力学性能 木粉热处理对WPC耐腐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7年 采用180、200和220℃分别热处理0、1、2和3 h后的马尾松木粉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并研究热处理木粉对复合材料的耐白腐、褐腐能力及其弯曲性能的影响,通过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分析WPC试样腐朽前后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均显著,菌种的影响不显著;木粉热处理后WPC的质量损失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明显增大,200℃、3 h处理后的木粉使WPC的质量损失率降低最多,经白腐菌和褐腐菌侵蚀后,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3.52%和57.83%。腐朽前后WPC试样表面菌丝侵蚀情况的ESEM观察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木粉热处理具有提高WPC耐腐性能的作用。而木粉热处理使WPC的弯曲强度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最多降低了4.57%,但弯曲模量总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温度和时间对WPC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邓邵平 林姿 黄前辉 王春灿关键词:木粉 木塑复合材料 质量损失率 弯曲模量 杉木木材酸性染料染色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021年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促染剂用量对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各指标的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染色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染液质量分数和染色温度对染透率和上染率的影响显著,但各指标单独优化得出的工艺参数不一致;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获得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效果最优的染色工艺,即染液质量分数2.0%,染色时间4 h,温度90℃,促染剂用量3.0%.在此条件下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分别可达53.64%、7.59%和53.20,总体高于正交试验中各指标最大测试值,说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邓邵平 王春灿 林金国 饶久平关键词:杉木木材 上染率 色差 杉木人工林木材酸性染料染色性能 被引量:11 2018年 以冻融循环预处理后的杉木木材为原料,采用酸性大红3R染料对其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改变染料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促染剂用量,以上染率和色差为评价指标,研究处理条件与木材染色性能的关系,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染料与木材结合方式,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染料在木材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染料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促染剂用量对上染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但对色差的影响除浓度仍表现极显著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染料浓度增加、染色时间延长、染色温度升高和促染剂用量增大,上染率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木材的色差则随染料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染色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染色时间延长和促染剂用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染料与木材间通过物理吸附结合并以分子间团聚形式附着在木材管胞口、轴向管胞壁、木射线薄壁细胞等微观结构内。 王春灿 邓邵平 林金国关键词:杉木 人工林 染色性能 上染率 色差 响应面法优化木材冻融循环预处理工艺 被引量:3 2019年 为提高染液在木材中的渗透性,采用冻融循环法对人工林杉木木材进行预处理,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预处理工艺条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压汞法(MIP)分析预处理后木材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冻融循环预处理能明显提高木材的染透率和上染率,且随浸水时间延长、冷冻时间延长、解冻时间增加和循环次数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该处理的最优条件是浸水时间24 h、冷冻时间16 h 20 min、解冻时间6 h 41 min、循环2次,此条件下处理材的染透率和上染率分别为54.10%和8.44%,与理论预测值相近;处理后木材细胞的部分纹孔膜破裂或脱落,射线薄壁细胞与轴向管胞的胞间层有裂纹,汞压入总体积和孔隙率增大,表明处理后木材的渗透通道增加,有利于染液在木材中的渗透。 邓邵平 王春灿 林金国 陈星关键词:人工林杉木 响应面法 上染率 密胺—甲醛预聚体的制备对氢氧化铝微胶囊化的影响 2016年 以M-F预聚体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对芯材氢氧化铝进行微胶囊包覆.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进行预聚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并分别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壁包覆的氢氧化铝微胶囊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与电子扫描电镜(ESEM)表征.结果表明,预聚体的最优制备条件是:反应温度70℃,p H值8.0,反应时间30min.对该预聚体制备的微胶囊的FTIR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铝已被M-F树脂所包覆,且ESEM照片显示包覆较完全,形貌较好. 马长城 邓邵平 王春灿 江永荣关键词:氢氧化铝 微胶囊 预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