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洲
-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与仿真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机器人动态优化问题。根据机器人所持焊枪的运动轨迹,针对机器人可沿空间任意直线轨迹焊接,是焊接机器人关节控制策略中的难点,运用ADAMS软件对焊接机器人进行逆运动学求解,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微分方程,运用pro/E建立了焊接机器人的三维模型,导入ADAMS中添加约束关系和设置仿真参数后建立焊接机器人的虚拟样机模型,对机械手沿空间任意直线轨迹运动的工况进行了逆运动学仿真,得到了各关节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曲线,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使焊接更加平稳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方法不仅为焊接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供了参考数据,而且保证了焊接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优良精确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 洪洲
- 关键词:虚拟样机多体动力学焊接机器人逆运动学
- 高校WAP无线网站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用户越来越多,高校建立WAP网站显得非常必要。介绍WAP的技术要点和架构,分析高校校园网的功能模块,并详细讲解使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WAP无线网站的过程。
- 许健才洪洲
- 关键词:无线应用协议无线标记语言WAP站点
- NAT的UDP穿透技术分析及实现被引量:1
- 2009年
- 阐述了NAT/NAPT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如何实现两个NAPT后面的内网计算机之间的穿透点对点通讯,并通过UDP协议进行了穿透实现,给出了部分的实现代码。
- 洪洲
- 关键词:UDPP2P
-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信息化系统初探
- 2013年
- 本文阐述了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设计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在线综合技能培训,分析了如何使用信息化系统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并讨论了信息化系统在未来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信息化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 洪洲陈显军
- 关键词:社区教育信息化系统
- 高职院校智能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探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现状,阐述了智能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的意义,并探讨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的原则,给出了一个系统实现的具体例子。
- 洪洲
- 关键词:高职院校
- 高度不确定对象的智能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
- 2013年
- 针对现有不确定对象的智能控制中权限分配过于复杂,以及动态性方面的不足,从实际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基于约束神经网络的不确定对象的智能控制算法。通过分析不确定对象的智能控制中,控制角色的的对应关系,构造了一个可用于对控制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准确估计的约束神经网络,添加可以对控制参数进行约束的对应关系。完成不确定对象的智能控制,后期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对不确定对象实现精度较高的智能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洪洲
- 关键词:神经网络智能控制
-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线建模在预测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智能预测控制中的预测模型,提出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在线模型的递推算法,减少了矩阵求逆计算。当模型达到较高的精度后,每次迭代过程中当一个新的数据点加入到数据集,则把具有最小|αi|的数据点删除。不但解决了数据集规模的问题,而且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确性。通过仿真验证了基于在线LS-SVM模型的预测控制可以使系统快速、准确地跟踪期望输出,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 洪洲
- 关键词:预测控制
- 基于项目的JSP实训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 2012年
- 阐述了JSP实训课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与之对应的以"教师、学生、企业"为评价主体、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三方"式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式,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运用这种模式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总结了"三方"式评价模式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了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黄人薇朱冬玲洪洲
- 关键词:职业教育项目教学
- 基于移动智能体的高职院校智能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被引量:1
- 2015年
- 文章尝试将移动智能体技术与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进行整合,在分析了移动智能体在分布式计算中所具有的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移动智能体的智能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并详细阐述了实现此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过程。
- 洪洲
- 关键词:移动智能体
-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察及启迪被引量:5
- 2012年
- 通过考察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指出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特点及成功原因;得出"双轨制"教育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启迪:德国"双轨制"教育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有利于适应今后工作岗位,实现共赢。
- 宋诚英洪洲
- 关键词:双轨制工学结合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