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德辉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端脑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衰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构
  • 1篇血压
  • 1篇血症
  • 1篇野百合碱
  • 1篇皂苷
  • 1篇皂苷元
  • 1篇沙坦
  • 1篇薯蓣
  • 1篇薯蓣皂苷
  • 1篇薯蓣皂苷元
  • 1篇衰竭

机构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杨德辉
  • 1篇刘红
  • 1篇聂浩
  • 1篇徐勇刚
  • 1篇颜涛
  • 1篇姚永新

传媒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阿利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效果比较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比较阿利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入选于2018年09月~2019年9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缬沙坦组(30例,口服缬沙坦80mg/d)和阿利沙坦酯组(30例,口服阿利沙坦酯片240mg/d),治疗8周。将两组治疗前后尿酸、血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阿利沙坦酯组血清尿酸低于缬沙坦组。结论:阿利沙坦酯与缬沙坦在降血压疗效相当的情况下,采用阿利沙坦酯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尿酸。
汤瑜昳杨德辉易定锋
关键词:高血压高尿酸血症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衰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年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6例,根据其是否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86例和对照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及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RDW(14.02±1.11)水平高于对照组(13.16±0.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慢性心衰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显示,RDW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最佳诊断界值为13.45%,预测慢性心衰患者发生非瓣膜性房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和71.4%。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中,RDW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RDW是慢性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
易定锋杨德辉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心力衰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薯蓣皂苷元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组和Dio组,每组10只。MCT组和Dio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组每天给予Dio 80mg/kg灌胃,对照组和MCT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MCT组的m PAP、RVHI、WT%、WA%及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 PAP、RVHI、WT%、WA%及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 :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颜涛徐勇刚姚永新杨德辉
关键词:薯蓣皂苷元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核因子-ΚB
NT-proBNP评估非肥胖ACS患者PCI术预后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非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因ACS行PCI手术的非肥胖患者101例,分为低NT-proBNP水平组(NT-proBNP≤80 pg/ml)31例,高NT-proBNP水平(NT-proBNP>80 pg/ml)组70例,统计并分析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率。结果:高NT-proBNP水平组PCI术后MACE发生率高于低NT-proBNP水平组;NT-proBNP可独立预测非肥胖ACS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死亡率、和心衰的发生率。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用于评估非肥胖ACS患者冠脉病变的范围PCI术后短期(6个月内)的预后。
聂浩刘红杨德辉
关键词: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