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学更多>>
- 1960-2012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不同区间的径流响应
-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
- 谈晓珊王婕唐雄朋杨娜罗贤李杨王国庆
- 关键词:气候变化趋势气温降水
- 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驱动和约束因素探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前,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利用水平仍不高,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其发展。系统梳理了污水资源化利用中的驱动和约束因素,以期为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在驱动因素方面,从供需双侧归纳为水资源短缺、可用领域广泛、水源相对稳定三个方面;在约束因素方面,归纳为工程条件约束、经济效益约束、技术水平约束、政策法规约束、生态环境约束、社会认可约束六个方面,分别评价了其对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 马涛刘九夫彭安帮郑皓邓晰元郑锦涛杨娜
- 关键词:污水资源化再生水非常规水源
- 径流过程水分滞留时间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径流过程水分滞留时间可以揭示有关水的储存、水流路径和水分来源的信息,用于表征和比较不同的水文系统,并且广泛地用来描述流域功能。在前人对径流过程水分滞留时间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地形、土壤覆盖和气候等因素对流域水分滞留时间的影响,分析了同位素和水化学示踪剂在滞留时间评估中的应用,综述了估算水分滞留时间的集总参数模型的研究进展。水文示踪和集总参数模型是研究水分滞留时间的有效手段,强化流域水文循环全要素监测,系统研究关键带径流组分滞留时间是未来深入揭示流域水文过程响应机制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 杨娜刘九夫刘九夫关铁生王国庆
- 关键词:径流过程
- 1960-2012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不同区间的径流响应被引量:12
- 2020年
-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水的演变趋势以及不同阶段降水-径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0-2012年期间,澜湄流域不同区间年气温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其中,上游区间升温幅度较大,超过0.2℃/10a;同期,澜湄流域的8个区间只有"旧州-允景洪"区间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其余各区年降水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此外,所有区间春季降水量均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8个区间的年径流系数序列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澜湄流域不同区间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同降水条件下,"琅勃拉邦-穆达汉"区间在2000年以后的产流量大多高于前期,而"旧州-允景洪"区间和"清盛-琅勃拉邦"区间后期径流量大多低于第1阶段径流量。
- 谈晓珊王婕唐雄朋杨娜罗贤杨娜王国庆
- 关键词:气候变化趋势气温降水
- 皖北典型区高氟深层地下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7年
- 选取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的氟作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的基础上,获取了81个深层地下水及71个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测试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图示法,分析深层水氟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北典型区的深层地下水氟含量具有四周低、中部高的特点;高氟水多呈弱碱性,依据水化学类型特征可将该研究区划分为三个系统:亳州系统、阜阳系统和蒙城系统。亳州系统多为Cl—Na型水,阜阳系统多为HCO_3—Na型水,蒙城系统较复杂,包括Cl—Na型、HCO_3·SO_4·Cl—Na型、HCO_3—Ca·Mg型及HCO_3—Na·Mg·Ca型水;深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的溶解;弱碱性水、溶解/沉淀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影响皖北典型区深层地下水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杨娜刘九夫廖爱民王文种郑皓林锦顾慰祖
- 关键词:深层地下水高氟
- 纪念土壤水文学奠基者林杭生(Henry Lin)
- 2020年
- 土壤水文学奠基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林杭生(Henry Lin)先生,因病于2019年9月26日去世,享年54岁。林杭生教授1965年6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市。1985年获福建农林大学土壤科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土壤科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土壤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阿肯色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 顾慰祖郭立朱青杨娜王永森
- 关键词:土壤科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