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娜

作品数:2 被引量:71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河流
  • 2篇河流污染
  • 1篇断面水质
  • 1篇行政
  • 1篇双重差分
  • 1篇水质
  • 1篇匹配法
  • 1篇流域污染
  • 1篇跨境
  • 1篇环境政策
  • 1篇监测断面
  • 1篇减排政策

机构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杨娜
  • 2篇陶璐
  • 2篇李静

传媒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软科学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淮河流域污染的“行政边界效应”与新环境政策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2004-2013年国控重点监测断面周数据,运用OLS法和最邻近匹配方法(NNM,Nearest Neighbor Matching)考察地级市行政边界对河流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淮河流域行政边界下游比上游污染更为严重,"行政边界效应"分别达到-13.764%(DO,溶解氧)、46.453%(COD,化学需氧量)和145.736%(NH3-N,氨氮)。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环境政策对淮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的影响,发现纳入考核范围的COD的"行政边界效应"在"十一五"后期才有所改善,"十二五"政策则显著缓解了约束性指标COD和NH3-N的"行政边界效应"。研究对于打破淮河流域各地级市"逐底竞争"的考核机制、制定更为合理的考核办法、鼓励地级市间环境合作治理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李静陶璐杨娜
关键词:河流污染环境政策
跨境河流污染的“边界效应”与减排政策效果研究——基于重点断面水质监测周数据的检验被引量:62
2015年
中国地方政府特殊的竞争行为和政绩考核机制使环境成为"逐底竞争"的牺牲品,跨境河流极易形成污染的行政"边界效应"。本文基于2004-2013年9大水系重点监测断面周数据,运用OLS和最邻近匹配(Nearest Neighbor Matching,NNM),考察了行政边界对河流污染程度的影响;利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检验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减排政策对"边界效应"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OLS还是NNM都证实确实存在较为明显的"边界效应",发现边界监测点的污染水平比非边界监测点的污染水平分别高出16%(净pH值)、105.02%(化学需氧量)和90.02%(氨氮)。五年规划的节能减排政策确实有利于缓解严重的"边界效应",但仅限于纳入考核指标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研究对于逐步弱化经济考核、规范地方考核办法、鼓励区域间环境合作治理以及出台合理的生态补偿方案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李静杨娜陶璐
关键词:河流污染双重差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