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林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致密砂岩
  • 2篇砂岩
  • 2篇沙溪庙组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倾角
  • 1篇地震道
  • 1篇须二段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田
  • 1篇油气田勘探
  • 1篇致密砂岩储层
  • 1篇致密砂岩气
  • 1篇致密砂岩气藏
  • 1篇砂体
  • 1篇砂体特征
  • 1篇砂岩储层
  • 1篇砂岩气藏
  • 1篇气藏
  • 1篇气田
  • 1篇气田勘探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李洪林
  • 3篇唐明
  • 3篇郑超
  • 3篇刘柏
  • 2篇张本健
  • 2篇王宇峰
  • 2篇裴森奇
  • 1篇尹宏
  • 1篇高志勇
  • 1篇巩磊
  • 1篇邓波
  • 1篇曾联波
  • 1篇杨华
  • 1篇吴东胜
  • 1篇潘仁芳
  • 1篇祖克威
  • 1篇胡欣
  • 1篇曹建
  • 1篇杨迅
  • 1篇罗静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天然气技术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西坳陷沙溪庙组砂体特征与连通性评价——以平落坝构造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是印支期以来龙门山挤压推覆所形成的平行于龙门山造山带的西陡东缓不对称箕状形态的前陆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川西坳陷重要的气藏层段,砂体连通性是控制气藏成藏的主要因素。平落坝构造处于川西坳陷南部前陆逆冲推覆带与前陆盆地之间的区域,为呈北东走向西南端略窄而东北端稍宽的长轴背斜。应用平落坝构造沙溪庙组的砂地比、沉积相、物性和含油气性等参数,开展储层砂体特征及连通性的分析和空间分布评价,探讨砂体连通性对天然气运聚的影响。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发育河湖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的多层薄砂体,纵横向分布不稳定;平落坝构造沙溪庙组连通性砂体的评价参数砂地比≥20%且孔隙度≥4%,钻井测试为气层或含气显示;连通性砂体构成了浅层输导格架,影响天然气的运聚和调整。
刘柏李洪林辛荣跃郑超谢格云唐明吴东胜潘仁芳
关键词:沙溪庙组川西坳陷
弹性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弹性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油气田勘探领域,方法包括:对于勘探工区内每个地震道集,根据地震道集的位置,确定地震道集的初始弹性参数;根据勘探工区的测井资料和初始弹性参数,确定参数取值集...
张本健郑超王宇峰尹宏邓波杨华曹建杨迅裴森奇胡欣李容荣赵漾孙志昀汤兴宇唐明刘柏李洪林罗静
九龙山构造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1
2013年
裂缝是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薄片等资料,并结合实验分析,对该区裂缝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期次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发育有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主要有北东东—南西西向、北北东—南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3组。按照裂缝的倾角,构造裂缝又可分为高角度构造裂缝和低角度构造裂缝。其中,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主要是在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构造作用下形成,形成构造裂缝的力源来自于龙门山以及米仓山—大巴山的水平构造挤压作用、深埋藏造成的异常高压流体压力以及抬升剥蚀造成的应力作用。低角度构造裂缝主要与构造挤压作用下断层的逆冲作用或层间滑动造成的近水平剪切作用有关。
巩磊曾联波裴森奇张本健高志勇祖克威李洪林
关键词:致密砂岩须二段
川北坳陷低缓区沙溪庙致密砂岩气藏潜力评价
侏罗系是四川盆地陆相地层中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中沙溪庙组为侏罗系主要的勘探开发目标。经50余年勘探,在20多个地区(构造)的发现了沙溪庙组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地区,为扩大勘探开发范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川北坳...
刘柏李洪林辛荣跃曾琪范琪唐明
关键词:沙溪庙组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
文献传递
构造解释成果在古构造恢复中的应用——以川西北九龙山—剑阁三维地震工区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古构造演化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以往古构造的恢复一般采用单井或地震资料开展,由于单井数据量少且分布不均,恢复后的古构造只能反映大的古构造背景;地震数据恢复古构造多采用地层垂直厚度,在地层倾角变化大的地区易形成古构造假象。为此,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九龙山-剑阁三维地震工区为对象进行古构造恢复研究,提出了古构造恢复新方法,精细刻画古构造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成果对研究区各构造层进行网格化,计算各网格点地层倾角及相邻构造层间的地层真实厚度,利用各构造层间的地层真实厚度恢复古构造。(2)利用新方法恢复出的古构造具有更加精细的构造形态特征,多方向构造行迹展布更明显。结论认为,九龙山构造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挤压褶皱控制形成,剑阁中部地区在印支晚期存在大型宽缓古隆起,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与川西地区构造发展演化大背景相吻合。
谢格云王宇峰李洪林郑超
关键词:网格化地层倾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