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朋飞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水土
  • 2篇土壤侵蚀
  • 2篇黄土高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水分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流失
  • 1篇土壤侵蚀模型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降水
  • 1篇降水条件
  • 1篇PES
  • 1篇长时段
  • 1篇大尺度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李朋飞
  • 2篇穆兴民
  • 2篇赵广举
  • 1篇王飞
  • 1篇高鹏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相似降水年组下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变化过程与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其可持续性的主导限制因子,为认识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大尺度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关系,以25km×25km格点为研究单元,采用1992—2013年逐月降水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水分指数(SWI)等数据,分析了该区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变化过程及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和趋势不一致,其中大部分区域(70%以上面积)NDVI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但绝大部分地区(94%面积)的SWI没有趋势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植被和土壤水分变化关系,以格点为单元提取并分析了相似年组(年降水量差小于2%,年差大于或等于5年,逐月降水量相关性大于0.55),并分析了不同相似年组内NDVI和SWI的变化特征。植被指数与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包括两类:植被指数和土壤水分同时增加与植被指数增加而土壤水分减少。黄土高原植被、土壤水分变化的区域性明显,在未来生态恢复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认识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的关系,促进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
王蕾钦王飞李朋飞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植被指数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PESERA介绍及其应用现状被引量:1
2016年
土壤侵蚀模型已被广泛用于认知土壤侵蚀因素、土壤侵蚀过程及其交互作用,并且成为土壤侵蚀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多数现有土壤侵蚀模型是基于次暴雨的坡面、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能够适用于区域尺度、长时段的土壤侵蚀模型仍较为缺乏。在我国,土壤侵蚀严重且时空分异显著,对区域尺度、长时段土壤侵蚀模型的需求尤为紧迫。PESERA模型是一个新开发的具有物理基础、大尺度、长时段、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土壤侵蚀模型的尺度不足,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该模型充分考虑水文,土壤侵蚀与植被生长过程及其交互,具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并且已在欧洲地区进行广泛应用和验证。系统介绍了PESERA模型的原理、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及其应用、验证和改进,以期为该模型未来在国内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李朋飞穆兴民HOLDEN Joseph赵广举
关键词:土壤侵蚀大尺度长时段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模型在黄土高原的应用述评被引量:16
2016年
土壤侵蚀模型是认识和评估水土流失过程及其环境影响的有效工具,目前已有的众多土壤侵蚀模型中,因黄土高原地形和地貌的独特性而使模型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系统整理公开发表的文献,对在黄土高原经过验证的、涵盖不同尺度和过程表达的12个土壤侵蚀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依据模型预测精度、过程描述、应用方便程度和情景模拟能力等指标对每个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拟预测精度不随模型复杂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经验统计模型有利于土壤流失量的快速评估,物理成因模型尤其是分布式物理成因模型更适用于侵蚀过程和输沙过程的精细评估。指出未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型发展应着重于提升数据质量、加强模型开发与模型评估3个方面。
穆兴民李朋飞高鹏赵广举孙文义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