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品
  • 2篇食品安全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疾病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中毒
  • 1篇食品安全事故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中毒
  • 1篇市售
  • 1篇水卫生质量
  • 1篇桶装
  • 1篇桶装饮用水
  • 1篇诺如病毒
  • 1篇卫生监测

机构

  • 4篇宜兴市疾病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李川
  • 2篇谭文文
  • 1篇焦建栋
  • 1篇梁静
  • 1篇胡静
  • 1篇邹国华
  • 1篇徐振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6—2018年宜兴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宜兴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宜兴市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1474例,女性占53.46%,20~29岁年龄组病例数较多,占20.7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9月,占37.58%;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63.70%,可疑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占26.53%。采集肛拭样本431份,88份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18.56%,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81.25%,沙门菌占18.75%;261份肛拭样进行病毒检测,46份检出病毒,病毒检出率为17.62%,其中单诺如病毒占73.91%,单轮状病毒占10.87%,诺如病毒合并轮状病毒感染占15.22%。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是宜兴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应加强监测覆盖面和检测技术,提高食品安全防控水平。
胡静李川邹国华谭文文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事故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2016-2017年江苏省宜兴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了解宜兴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7年宜兴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6-2017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690例,通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共发现7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25~44岁组,占36.81%。发病时间集中在第三季度(7~9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7.83%,病毒主要为诺如病毒,检出率11.64%,15~24岁组病原检出率高于25~4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3,P <0.05)。引起食源性疾病主要可疑食品为肉与肉制品(34.0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7.99%)、粮食类及其制品(10.93%),可疑进食场所为家庭(51.49%)、餐饮业(22.14%)、学校食堂(16.87%)。结论宜兴市食源性疾病呈季节性波动,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是主要致病病原体,15~24岁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应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处置能力,同时加强餐饮单位卫生监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健康宣教。
许华静焦建栋焦建栋谭文文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宜兴市2007年市售桶装饮用(纯)水卫生质量被引量:1
2008年
李川
关键词: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
一起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用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事件共3人发病,患者有共同就餐史,均有恶心、呕吐和头晕,还有胸闷、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紫绀和抽搐等表现,潜伏期1~2h,用特效解毒剂亚甲兰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实验室检测样品中鸡精(散装)、鸡饲料、味精中亚硝酸盐均超标。综合判定是一起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结论应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广泛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市场监管。
徐振梁静梁静
关键词:食物中毒亚硝酸盐卫生监测食品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