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一种波形可移植性量化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 2022年
- 要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波形跨平台移植,需要通过量化评估优选出可移植性强的波形来进行移植。针对波形可移植性量化评估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波形可移植性量化评估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波形可移植性量化评估模糊综合评判法,以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因素为例论述了该方法的实现原理及流程。通过验证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李燕斌李冰
-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模糊综合评判法
- 舱外航天服无人低压试验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过程中保障航天员生存和工效的关键系统,为保证其性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在地面进行全面的验证与测试,且需对系统在模拟低压环境下进行充分的验证试验后方可进行人服系统功能检查。舱外航天服无人低压试验技术是在模拟低压环境下建立一套全面、可行的无人低压试验方法,全面验证飞行产品在低压和空间中可能的运行状态下功能及其动态特性,故障预案与安全措施的合理性,保证人服功能检查的安全性和测试覆盖全面性,并为有人低压检测和航天员的低压训练积累经验。
- 张万欣李潭秋李冰司怀吉
- 关键词:舱外航天服
- 行星表面有人探索高速无线网络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
- 2019年
- 针对行星表面有人探索任务对高速无线通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组网思想的网络体系架构,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该架构采用“三网两体制”的设计思路,将整个网络分为高速传输网、多媒体接入网、覆盖扩展网三个组成部分,三层网络分别完成高速骨干传输、多节点多业务接入、覆盖范围灵活改变的功能。根据三个网络不同的节点处理能力和传输需要,设计了高速传输体制、灵活接入体制两种传输体制,及基于无线多跳的覆盖扩展技术、多子网通信切换技术、多体制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该网络架构具有裁剪灵活、协议开销小、支持业务类型多等特点。
- 孙杰李冰李望李婷马松刘田
- 关键词:体系架构无线组网
- 一种纯氧环境材料静电放电引燃性测试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氧环境材料静电放电引燃性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纯氧环境点火箱以及固定于所述纯氧环境点火箱内部的样品更换机构、放电电极和箱内环境测控组件。通过本装置,可构建一个高氧浓度气体环境,并在其内部进行相关...
- 刘梦楠罗诗瑶李冰丁凌艳宋高伟李金林廖前芳潘存欣胡金宇
- 舱外服转动惯量测量设备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舱外服转动惯量测量设备,所述测量设备包括三维转动惯量测试台和与所述三维转动惯量测试台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三维转动惯量测试台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扭摆测量单元、与所述扭摆测量单元连接的旋摆测量单元、以及...
- 丁凌艳张万欣宋高伟潘存欣李金林陈树刚刘梦楠胡金宇李冰张翔鹏
- Ka频段馈源多波束引导概率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针对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的角度捕获引导问题,从馈源多波束引导与传统引导存在的差异入手,引入一次检测概率与持续检测概率的概念,并结合分组切换影响,设计给出馈源多波束系统引导概率分析方法。分析得出馈源多波束系统的四次引导概率能够超过99.5%,满足任务要求。该分析方法及给出的结论为Ka频段馈源多波束引导自跟踪的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黄展李冰
- 航天服浪涌抑制电路设计和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为解决航天服电源带载切换瞬间浪涌抑制功能失效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浪涌电流抑制方法,增加MOS管栅极电压快速泄放通道,设计相对独立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通过分析计算确定各阻容元件的参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MOS管栅极电压泄放时间由48.55ms减小为554.5μs,充满电时间由90ms变为42ms,放电时间加快,而充电时间相对稳定;经实验测试,电源初始加电及电源切换加电瞬间,浪涌电流峰值均不大于3A,两种工况下浪涌电流都能得以抑制;改进后的浪涌抑制电路有效地解决了带载切换过程中浪涌电流过大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航天服的供电系统中。
- 姚丽坤姚飞付宗宝田长盛李冰
- 关键词:航天服浪涌抑制电源切换峰值电流充电电路放电电路
- 舱外航天服液温调节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舱外服的液温调节特性与换热量的对应关系,为液温调节阀的档位设计和自动温控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舱外服置于温度舱内,尽可能减小其与环境的热流;暖体假人着液冷服穿入舱外服内,模拟人体代谢产热;舱外服加压并控制余压40kPa。开启风机和循环泵,保证通风和液冷循环并实现设备产热;净化装置采用模拟件;利用地面设备模拟改变水升华器出口水温和冷路流量。热平衡时计算系统换热量。结果液冷换热量随着冷路水流量的增大和水升华器出口水温降低而增大;通风换热量随着冷路水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水升华器出口水温降低而增大。结论舱外服换热量与冷路流量为非线性变化关系;舱外服液温调节阀的分流特性应分段设计;在满足最大换热量的前提下,水升华器出口水温应控制在5~7℃。
- 张万欣王涛王海亮李冰周晓晶
- 关键词:舱外航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