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 作品数:35 被引量:2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土样实验箱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调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样实验箱。所述土样实验箱包括箱体骨架(1)、透明容器(2)、“冂”型架(3)和环境模拟盘(4),其中,所述透明容器(2)与所述箱体骨架(1)配合并嵌在所述箱体骨架(1)中,所述...
- 高延超倪化勇李战鲁葛华徐伟
- 文献传递
- 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被引量:47
- 2022年
-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 铁永波张宪政卢佳燕梁京涛王东辉马志刚李宗亮鲁拓石胜伟刘民生巴仁基何龙江张新克甘伟陈凯高延超白永健龚凌枫曾孝文徐伟
-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减灾对策
- 四川凉山州地质灾害灾情特征与主要致灾类型被引量:1
- 2024年
- 凉山州受活动构造、地形地貌、河流切割等作用,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为系统查明凉山州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灾情特征及主要致灾类型,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现场调查等方法,统计分析地质灾害数据、灾情数据和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实例。结果表明:凉山州地质灾害以滑坡、泥石流为主,滑坡主要为中小规模土质滑坡,泥石流主要为中小规模沟道型泥石流;有记录以来共计发生24起死亡1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2006—2020年,共发生46起地质灾害灾情,以泥石流为主。总结提炼了7种地质灾害主要致灾类型,红层滑坡是凉山州滑坡主要类型之一,遇水易软化解体,自稳能力差;复活型古滑坡,在凉山州多有分布,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河流冲刷等因素,古滑坡易变形和复活;库岸型滑坡,主要发育在木里县、布拖县、宁南县的水电站库区内,受库水位消落带影响斜坡塌岸隐患较多,坡体稳定性降低形成滑坡;含煤层型滑坡,主要发育在凉山州南部的煤系地层区域,斜坡前缘不合理开挖易诱发前缘滑塌并造成整体滑动;矿渣型泥石流是凉山州泥石流主要类型之一,矿渣、废石、尾砂等不合理堆放,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物源;凉山州常发生森林火灾,火烧迹地遭遇暴雨后易诱发火后泥石流;在构造活动强烈、山势陡峭的沟谷上游发生崩滑灾害后,易沿沟运动冲出,堵塞河道形成链式灾害。研究成果可为凉山州针对性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 徐伟郑玄欧文铁永波铁永波宋钰朋殷万清
- 关键词:地质灾害古滑坡
- 一种地质土芯样品的切割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土芯样品的切割装置,属于地质研究技术领域,其中,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分别开设有槽体A和槽体B,所述槽体A和槽体B分别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所述槽体A内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内活动穿射有转轴,所...
- 徐伟高基景苏子亮宋庆元
- 一种森林应急个人自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森林应急个人自救装置,涉及自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调节机构,所述壳体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通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对两...
- 李新涛钱姣利卢伟吕程杨得贤纪元钱蔚徐伟
- 彝良县大石盘组崩塌机理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1
- 2018年
- 崩塌落石作为边坡尤其是高陡边坡的一种浅表部破坏方式,是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发生时间不确定、崩落速度极快、主要沿垂直方向坠落的特点,一旦发生崩塌灾害将会造成重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在对彝良县大石盘组崩塌体开展应急调查和测量的基础上,对崩塌体的地质背景和崩塌灾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采用赤平投影法分析了崩塌体节理裂隙的组合特征;从大气降雨、地震作用、人类工程活动三个方面对崩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崩塌的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式,崩塌的破坏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初始震裂变形阶段、累积变形阶段、启动破坏阶段、稳定与堆积阶段;最后提出了崩塌灾害的工程治理措施及防治对策,即危石清理、危岩体锚杆锚固和主动柔性防护网加固、修建截排水沟、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加强房屋建设规划与管理。该研究可为彝良县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 徐伟徐伟冯文凯郭少文
- 关键词:崩塌地质灾害破坏模式破坏过程
- 普格县重点城镇斜坡结构类型划分及破坏模式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基于对该区域的岩组详细划分,结合高分辨率Worldview2卫星影像,使用Arc GIS软件生成1∶10 000大比例尺的斜坡结构分布图和灾害点的分布规律图,进行叠加分析,对典型滑坡的破坏模式进行详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和第四系堆积物易引发地质灾害,其破坏模式以滑移-压裂或滑移-拉裂为主;斜坡结构为土质斜坡易引发地质灾害,土质类型斜坡主要沿基覆界面或松散堆积物中最软弱面滑下,其破坏模式多为牵引-推移,滑带多呈圆弧形,岩质斜坡结构规律不明显;通过对姚家山滑坡破坏模式进行详细剖析,得知该滑坡破坏机制是牵引-推移模式,并提出了该类型滑坡防治建议。
- 李浩宾冯文凯葛华徐伟吴刚
- 关键词:ARCGIS斜坡结构类型破坏模式
- 土壤环境氟化物测定中的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方法
- 2024年
- 本文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氟化物。为提高测定结果的精确性,测定实验中需要使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选取TISAB1和TISAB2两种常用缓冲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ISAB1缓冲液的3次测定结果均在保证值规定范围内,可以更好地满足氟化物测定实验中提高测定精度的需要。金属离子干扰实验表明,在Al^(3+)浓度不超过10 mg/L、Fe^(3+)浓度不超过50 Mg/L、Ca^(2+)浓度不超过100 mg/L的情况下,3种金属离子不会对氟化物测定结果产生干扰。土壤水溶态氟化物的检出限为2.1μg,土壤全态氟化物的检出限为2.2μg,可以满足土壤环境氟化物测定要求。
- 徐伟王桃源高基景赵剑李殿春秦超
- 关键词:校准曲线
-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构建与思考被引量:22
- 2022年
-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约占全国总数的30%,为提升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水平,在总结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管控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风险管控中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业化、全民化和体系化等模式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构建思路,并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制度化、保险化及智能化趋势进行了展望,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系统化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 铁永波徐伟向炳霖卢佳燕龚凌枫高延超田凯
-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
- 催化热解-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硅酸盐中痕量汞
- 2024年
- 硅酸盐中痕量汞测定对确定岩石中汞含量以及理论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生态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汞在硅酸盐中分布是痕量级,对分析方法检出限指标要求很高,且硅酸盐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变化大、岩性分类多、干扰基体成分复杂和元素挥发损失等特性使得硅酸盐中痕量汞的准确测试面临挑战.直接进样测汞仪无需化学试剂消解(防止汞元素挥发损失),采用催化管(消除复杂基体干扰)和配置汞捕集装置(元素富集降低检出限)可提供符合绿色化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试验探究,优化直接进样测汞仪的参数,其方法检出限(0.5×10^(-9))、测定下限(2.0×10^(-9))、准确度(Δlog C<0.05)、精密度(RSD<10%,n=12)等指标满足DZ/T 0130-2006中《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规范》要求,达到或优于硅酸盐化学分析方法GB/T 14506.33-2019(汞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检出限(2×10^(-9))和定量下限(5×10^(-9)),可为硅酸盐样品中痕量汞的原子荧光测试和绿色化学技术更新提供参考.
- 卢兵张锦涛谢旭徐伟姜士龙武洋
- 关键词:催化热解冷原子吸收硅酸盐痕量汞绿色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