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雷 作品数:6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滨海县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行唑来膦酸治疗2周期后,比较治疗前后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组的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治疗后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并且提示与溶骨性损害相关。 张伟 李芳芳 戴素华 张明雷 尹晓东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破骨细胞 溶骨性损害 隔日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1例 被引量:1 2017年 以分子靶向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癌有效的治疗模式。本文作者对1例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进展的晚期患者,隔日给予小剂量阿帕替尼(250 mg)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张明雷 尹晓东 戴素华关键词:晚期肝癌 胃癌患者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患者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26.34±4.22)μg/L vs (37.25±5.10)μg/L,P=0.000];PD-1^+及CD4^+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56.83±4.12 vs 62.31±3.89,24.12±5.44 vs 33.54±4.12,P均<0.05),CD8^+及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26.31±5.19 vs 23.31±4.28,0.82±0.24 vs 1.31±0.32,P均<0.05);胃癌患者外周血中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PD-1^+及CD4^+T细胞亚群及CD4^+/CD8^+呈显著正相关(r=0.716,r=0.679,r=0.537,P均<0.05),与CD8^+T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624,P <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健康人群,其与PD-1^+、CD4^+T细胞亚群及CD4^+/CD8^+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 张明雷 尹晓东 张伟 张海兵 王体兵 钱雷关键词:胃癌 1,25-二羟维生素D3 T细胞 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4例老年晚期乳腺癌均接受吉西他滨的治疗,3周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有效率为37.50%,临床获益率为70.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 尹晓东 管天文 张明雷 何开玲关键词:吉西他滨 老年人 晚期乳腺癌 晚期胃癌组织中LncRNA HOTAIR、BRCA-1的表达及药敏相关性 2019年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表达及其与紫杉醇药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采用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病灶组织中LncRNA HOX转录反义RNA(HOTAIR)、BRCA-1水平。结果:LncRNA HOTAIR和BRCA-1表达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和病理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疾病控制及进展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ncRNA HOTAIR和BRCA-1低表达的患者疾病控制例数较多(P <0. 05),LncRNA HOTAIR及BRCA-1表达是影响患者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 <0. 05),LncRNA HOTAIR低表达患者生存率显著优于LncRNA HOTAIR高表达患者(P <0. 05),BRCA-1低表达患者生存率显著优于BRCA-1高表达患者(P <0. 05)。结论:晚期胃癌组织中LncRNA HOTAIR、BRCA-1高表达可能降低胃癌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并降低药效。 张伟 张明雷 管天文 尹晓东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 药物敏感性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PD-1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5例初诊胃癌患者设为胃癌组,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CD_4^+、CD_8^+、CD_4^+/CD_8^+值及PD-1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8^+及PD-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_3^+、CD_4^+水平及CD_4^+/CD_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死亡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8^+及PD-1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CD_3^+、CD_4^+水平及CD_4^+/CD_8^+值明显低于生存组(P <0. 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CD_3^+、CD_4^+、CD_8^+、CD_4^+/CD_8^+值及PD-1水平、年龄、肿瘤分期是胃癌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肿瘤分期、CD_8^+及PD-1水平与胃癌预后呈正相关,CD_3^+、CD_4^+水平及CD_4^+/CD_8^+值与胃癌预后呈负相关。结论:胃癌患者的外周血CD_8^+及PD-1水平明显增加,CD_3^+、CD_4^+水平及CD_4^+/CD_8^+值明显降低,联合检测PD-1和T淋巴细胞亚群可协助医师评估胃癌患者病情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海洋 戴素华 张伟 张明雷 尹晓东关键词:胃癌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