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
-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poAⅠ),记录TBil和GGT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并对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根据Scheuer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设定2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及FibroSc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两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应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FibroTest 与 Fi-broScan对S2~S4期的AUROC分别0.805(95%CI:0.713~0.897,P<0.001),0.896(95%CI:0.833~0.959,P<0.001),对S3~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34(95%CI:0.741~0.928,P<0.001),0.945(95%CI:0.891~0.999,P<0.001)。两者联合后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AUROC值为0.911(95%CI:0.854~0.967,P<0.001)。结论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显著纤维化,提高诊断特异度,并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 程晓静陆伟侯伟王春妍刘勇钢王津生孟超
- 关键词:肝硬化
- 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患儿病原菌分析及血炎性指标水平
- 2022年
-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继发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炎性相关指标水平。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25例,根据有无继发感染分为无感染组574例和继发感染组51例。观察继发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炎性指标水平。结果:手足口病继发感染患儿51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5株,革兰阴性菌27株(49.1%),革兰阳性菌26株(47.3%),真菌2株(3.6%)。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保持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中度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敏感。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继发细菌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敏感。继发细菌感染患儿血清WBC、NEUT、CRP和PCT水平明显升高。
- 王玥吴红章郄春花李津君孟超
- 关键词:手足口病细菌感染炎性指标
- ibro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程度诊断效能评估
- 目的:探讨Fibrotest(F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42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结合珠蛋白、载脂蛋白A1...
- 王春妍程晓静孟超陆伟
- 文献传递
- 百日咳鲍特菌MALDI-TOF MS谱库的扩展及鉴定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鉴定百日咳鲍特菌谱库进行扩展。方法采用Microflex LT软件,用经全基因组测序确认的9株百日咳鲍特菌和1株副百日咳鲍特菌构建蛋白质指纹谱库,对布鲁克数据库进行扩展。对标准菌株ATCC 29213、ATCC 25922、ATCC 700603、ATCC 27853进行MALDI-TOF MS鉴定,评价扩展库的准确性。选取6株百日咳鲍特菌,每个菌株取3个菌落分别用MALDI-TOF MS鉴定,评价试验的精密度。采用36株临床分离株验证扩展谱库对百日咳鲍特菌的识别能力,并进行扩展库前后鉴定结果比较。结果成功构建9株百日咳鲍特菌和1株副百日咳鲍特菌参考谱库,并扩展现有布鲁克数据库Taxonomy(5989)数据库为Taxonomy(5989+)。扩展库准确鉴定4株标准菌株ATCC 29213、ATCC 25922、ATCC 700603、ATCC 27853,对鲍特菌鉴定无干扰;6株百日咳鲍特菌的重复鉴定符合率为100%,精密度良好。用于外部验证的36株菌经扩展后数据库鉴定,种水平鉴定率达86.1%。结论百日咳鲍特菌质谱库的扩展提升了地区性分离菌株鉴定能力。
- 郄春花刘亚敏李颖王玥吴红章孟超
-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百日咳鲍特菌
-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2021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近5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14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对其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近5年内1448例就诊患者,阳性例数为406例,总检出率为28.04%,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内单一解脲支原体(Uu)检出率最高(20.93%),其次为Uu和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5.59%)。男性阳性检出率为16.70%,女性阳性检出率为51.93%,男女各总检出率及单一Uu、Uu+Mh感染类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占比最高的年龄段在19~30岁(37.68%)。药敏结果显示,不同感染类型药敏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仍然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5年内主要抗菌药物敏感率分析,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敏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阳性感染以Uu感染为主,女性易感。不同感染类型用药亦有所差异,可根据药敏结果个体化用药。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虽然是治疗首选药物,但近5年这3种药物敏感性有下降趋势,说明耐药菌株频频出现,更应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黄芳闫莉华夏伦云孟超
-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药物敏感性
- 血清HBV RNA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检测值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RNA的水平,并探究HBVRNA水平与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的临床意义奠定研究基础。方法纳入接受规范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12个月以上,HBeAg发生阴转,且连续6个月血清HBVDNA检测结果均为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7例。采用PerkinElmer公司的研发试剂检测血清中HBVRNA水平,采用罗氏Cobas检测血清中HBVDNA水平,使用HITACHI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使用ARCHITECT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HBsAg、HBeAg、抗-HBe、抗-HBc。用RStudio软件对HBVRNA水平与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R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RNA的阳性检出率为22.43%。HBVRNA阳性组患者中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略高于HBVRNA阴性组;抗-HBc在HBVRNA阴性组中水平略高。抗-HBe在HBVRNA阴性组和阳性组中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HBc是影响HBVRNA检测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1)。结论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可检出HBVRNA,而血清HBVRNA仅来源于cccDNA的直接转录,故比HBVDNA和HBsAg更能反映cccDNA水平或者活性。抗-HBc作为影响HBVR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可能联合使用作为预测抗病毒疗效的新指标。
- 蒋贝刘畅苏瑞孟超曹宇郑晓雅任文娟吕菲楠陆伟
- 关键词:HBVRNA
- 京津地区流浪犬及家养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京津地区流浪犬及家养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采集京津地区家养犬及流浪犬粪便标本。采用醛醚沉淀法查寄生虫虫卵。结果流浪犬及家养犬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2.99%,其中流浪犬感染率为79.68%,家养犬感染率为2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3,P<0.05)。犬消化道蠕虫、原虫感染率分别为39.32%和28.49%。蠕虫感染中犬钩虫、犬蛔虫、绦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5.64%、15.67%、0.57%和5.70%,优势种为犬钩虫和犬蛔虫。流浪犬犬钩虫、犬蛔虫、绦虫、华支睾吸虫、原虫感染率分别为45.99%、22.46%、0.68%、9.09%和40.64%,家养犬对应寄生虫感染率依次为2.44%、7.93%、0.61%、1.83%和14.63%,流浪犬犬钩虫感染率与家养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1,P<0.05)。感染犬中多重感染占32.26%,流浪犬多重感染占比37.58%与家养犬多重感染占比10.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5)。结论京津地区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以流浪狗犬感染情况更为严重。
- 杨舒孟超孟超刘阳Sahbi Khaled Taieb路丹崔博豪陈莎彭鹏彭鹏纪伟华纪伟华
- 关键词:消化道寄生虫流浪犬
- 液相芯片检测癌胚抗原的方法学建立与评价
- 申晓敏孟超
- 新型寡糖链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价血清寡糖链(serum oligosaccharide chain,G-Test)检测试剂盒辅助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调查对象共1100例,其中正常健康人群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0例,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患者80例,HBV引起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360例。用G-Test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寡糖链组分的相对浓度,通过XSD-HCC模型计算并分析检测结果在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和Kappa值。G-Test检测结果采用95%置信区间表示,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G-Test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辅助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83.61%)、特异度(87.84%)及总符合率(86.45%),其阳性预测值为76.98%,阴性预测值为91.68%,诊断性能良好。G-Test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的肝癌中检出率达到85.53%;G-Test与AFP联合使用时,可提高HCC检出灵敏度至90.17%。结论G-Test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具有辅助诊断HCC的临床应用价值,G-Test在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性能,可增加AFP阴性肝癌的检出率。
- 王茜苏瑞沈泳利李响孟超陈萃英娄金丽翁亚丽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甲胎蛋白
- Fibro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效能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Fibrotest(F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的142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结合珠蛋白、载脂蛋白A1、总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移酶,根据其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T数值。对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FS)测定肝硬度值。同期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穿刺检查,按肝纤维化程度设定3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期)、严重肝纤维化(S≥3期)及肝硬化(S=4期)。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T、F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F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指标相关陆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当显著肝纤维化(S≥2期)时,FT、FS的AUC分别为0.827(0.753~0.900)、0.897(0.844~0.949);严重肝纤维化(S≥3期)时,FT、FS的AUC分别为0.883(0.818~0.949)、0.968(0.932~1.00);肝硬化(S=4期)时,FT、FS的AUC分别为0.943(0.893~0.993)、0.991(0.973~1.00)。FT对三期的阴性预测值均可达100%,诊断准确率均在90%以上。结论与FS相比,FT同样可较为准确地检测各期肝纤维化,对纤维化程度的排除诊断价值更高,且各期均保持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用于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
- 王春妍程晓静孟超陆伟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病理学FIBRO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