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理
  • 2篇药理机制
  • 2篇子通道
  • 2篇离子通道
  • 1篇电生理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心动过缓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药物
  • 1篇哲学
  • 1篇升脉
  • 1篇中医
  • 1篇中医哲学
  • 1篇窦房
  • 1篇窦房结
  • 1篇窦性
  • 1篇窦性心动过缓
  • 1篇稳心颗粒
  • 1篇抗心律失常

机构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天津国际生物...

作者

  • 3篇朱彦
  • 3篇姚茜
  • 3篇解微微
  • 3篇崔英
  • 1篇杜群群

传媒

  • 2篇中南药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稳心颗粒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探讨抗心律失常复方药物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和研发未来被引量:28
2017年
稳心颗粒作为一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治疗。根据中医理论,稳心颗粒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心脉瘀阻之心动悸、脉结代,症见气短乏力,心悸不宁,头晕心烦、胸闷胸痛,脉结代或虚数。近年来稳心颗粒已开展了多年的机制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就当前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历史展开综述,并以此为例探讨复方药物多靶点协同调控的合理性及研发前景。
王泰一姚茜解微微崔英朱彦
关键词:稳心颗粒心律失常药理机制离子通道电生理
阴还是阳:窦房结起搏机制的中医哲学
2017年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抗心律失常中药药理的研究过程中往往仅能参考西药药理学机制开展研究,而对于中药所特有的"理性"的多靶标调控机制则缺乏相应的理论探索。本文通过回溯窦房结起搏机制的研究历史,结合中医阴阳理论解析和重述起搏机制中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机制,探讨窦房结起搏机制的阴阳变化,以期从中医角度定义窦房结起搏机制的物质基础,为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失常提供更多的思路。
王泰一姚茜解微微崔英朱彦
关键词:窦房结中医哲学动作电位离子通道
以HCN4为靶向的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机制探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SXSM)对人源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基因亚型4(HCN4)编码的离子通道If的影响,探讨SXSM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理机制。方法进行大鼠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从功能上检测SXSM对心率(HR)和冠脉压(CPP)的影响。全自动膜片钳Ionworks方法记录SXSM对If电流的影响。结果 SXSM用药前后,HR分别为(199±19)BPM和(284±27)BPM,CPP分别为(127.7±37.9)mm Hg和(107.8±28.9)mm Hg。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 L·L-1的SXSM能够使HCN4编码的If电流增加至(126.55±35.65)%,与空白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XSM对HCN4编码的If电流有明显提升作用,提示SXSM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可能是通过影响If电流发挥其药效。
姚茜杜群群王泰一解微微崔英朱彦
关键词:参仙升脉口服液窦性心动过缓药理机制IFHCN4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