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瑶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4篇艺术

主题

  • 3篇造像
  • 3篇唐代
  • 3篇武周时期
  • 3篇佛教
  • 2篇塑像
  • 2篇佛教造像
  • 1篇雕塑
  • 1篇雕塑作品
  • 1篇药师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史
  • 1篇艺术史研究
  • 1篇艺术学
  • 1篇艺术学理论
  • 1篇造像艺术
  • 1篇盛唐
  • 1篇盛唐时期
  • 1篇千佛洞
  • 1篇庄严
  • 1篇六观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3篇筑波大学

作者

  • 9篇姚瑶
  • 3篇八木春生

传媒

  • 3篇敦煌研究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艺术设计研究
  • 1篇艺术学界
  • 1篇中国美术研究
  • 1篇石窟寺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法隆寺五重塔初层塑像群含义探讨--兼论中日早期佛塔内的庄严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从法隆寺中金堂与五重塔并列而置的特殊寺院布局,以及两者在内部装饰的题材、粉本等方面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着眼,探讨了法隆寺五重塔初层塑像群的含义。其结果,五重塔应该是以南面的弥勒佛作为整个塔内空间的主尊,且承接相邻的金堂内的主尊释迦佛,象征着佛法的正统以及永续。
姚瑶
关键词:佛塔庄严
初唐至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变的发展被引量:9
2017年
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西方净土表现一改此前的画面中央绘树下说法图并在四周环绕千佛的形式,而利用大画面(整幅壁面)来表现西方净土景象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唐前期第三期时,西方净土变的外围还增加了十六观和未生怨,来对《观无量寿经》进行详尽说明。其他变相图中也能看到这种对经典进行说明性表现的倾向,因此,可以说从唐前期第三期开始,变相图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本文旨在探明自唐前期第二期出现的大画面西方净土变,其构图在第三、四期时分别发生了何种变化,并考察成因,以此深化对敦煌莫高窟唐前期诸窟的理解。
八木春生姚瑶
关键词:粉本
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大型窟中的造像艺术
2020年
本文以洛阳龙门石窟东山中的几座武周时期大型窟为中心,考察其中的造像形式及洞窟形式等,试论武周时期龙门石窟东山诸窟与西山诸窟以及长安造像之间的关系。由考察结果可知,武周时期东山的这几座大窟中的造像可以看作是此前西山诸窟造像形式的延续,同时,这一时期也从西安传入了一些新的造像信息。
姚瑶
关键词:武周时期
“艺术与时间:第二届艺术学理论前沿论坛”综述
2021年
2021年9月25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文艺研究杂志社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艺术学理论前沿论坛在线上召开。本届论坛以“艺术与时间”为主题,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伦敦大学等二十余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多位学者参与了研讨。
姚瑶
关键词:国内外高校艺术史研究艺术学理论
日本药师寺金堂药师三尊像与相关唐代佛教造像研究
2022年
本文通过对日本药师寺金堂三尊像及其周边造像与相关唐代佛教造像的样式、形式方面的比较考察,探讨了金堂三尊像的年代;并且以这些造像为例,考察了这一时期日本对唐文化的接受情况,认为金堂药师三尊像的制作应该晚于药师寺迁至平城京的718年。此三尊像与武周后期及稍后的中国唐代造像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日本官方对于唐文化积极吸纳的态度,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吸纳并不是对唐代造像的全然模仿,中日两国这一时期对于佛教造像有着不同的理解。
姚瑶
关键词:唐代佛教艺术
日本东大寺法华堂不空羂索观音像的中国图像来源探析——兼论中国早期不空羂索观音形象
2022年
日本东大寺法华堂的不空羂索观音像(746年左右)是东亚现存最早的不空羂索观音图像,但其图像来源问题一直不甚明晰。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和图像的比照探讨了其中国图像来源。由考察结果可知,龙门石窟东山中武周时期及稍后的诸多八臂菩萨立像应该是中国最初期的不空羂索观音形象,其时间早于法华堂像。由此推测,或许天平七年(735)玄昉返日时所带回的造像中便有这种形式的不空羂索观音像,而法华堂像可能便是以此作为造像时的参考。
姚瑶
关键词:唐代密教
四川广元千佛崖武周至开元时期佛教造像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武周至开元时期(690—740年左右),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造像活动兴盛。期间,千佛崖诸窟的营建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690至700年代,以第535窟为代表,造像诸形式上可见650年代皇泽寺石窟的强烈影响;第二期为710年代初至720年代前半,形成了以第366、513窟为代表的两大造像系统;第三期约从720年代前中期至741年,出现了完全融合第二期两大系统形式的造像风格。这应是广元千佛崖造像体系自立性发展的结果。
八木春生姚瑶
关键词:武周时期佛教造像
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10年代中国各地佛教造像诸相——以与西安造像的关系为中心
2019年
武周时期(690-705 ),西安地区出现了以宝庆寺造像为代表的新的西安流行样式,并且对天龙山石窟第4窟等产生了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7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里,在一些地区也可以看到与7世纪30年代后半期至40年代初的西安造像相关的造像。因此,本文以武周时期及此之前的中国各地佛教造像为着眼点,以此来概观西安佛教造像对各地造像风格的影响。
八木春生姚瑶
关键词:武周时期
唐代杨惠之塑像艺术探微——以相关8世纪中日雕塑作品为中心
2021年
本研究从历史文献、中国开元时期的相关宗教造像及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塑壁这三方面去尝试多方位地构建唐代塑作名家杨惠之塑像艺术的面貌。由实际考察结果可知,较700年代末至710年代初的造像而言,杨惠之所活动的开元时期的整体造像在写实水平和雕塑技艺方面均有所后退,与文献中所载的杨氏塑像的传神精彩之描述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山岳塑像自六朝时便已出现,至开元杨惠之时取得了巨大发展,出现了如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塑壁那样的充满山野灵气而又逼真写实的大型塑壁。
姚瑶
关键词:唐代塑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