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柳松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模拟降雨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覆盖
  • 3篇降雨
  • 2篇土壤
  • 2篇秸杆
  • 1篇湿态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流速
  • 1篇秸杆覆盖
  • 1篇含水率
  • 1篇红壤
  • 1篇产流
  • 1篇产流过程
  • 1篇产沙
  • 1篇产沙过程
  • 1篇初始含水率

机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王洪杰
  • 3篇史学正
  • 3篇于东升
  • 3篇孙维侠
  • 3篇张黎明
  • 3篇任红艳
  • 3篇刘柳松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秸秆覆盖对干湿态红壤坡面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秸秆覆盖对地表径流的水力学参数有重要影响。在江西省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附近的坡耕地,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干湿态红壤地表径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秸秆覆盖对土壤地表径流速度和曼宁系数影响明显:1)0~30%覆盖度之间,流速随着覆盖度的增大迅速降低,而曼宁系数随着覆盖度的增大迅速增大;30%~90%覆盖度之间,流速随着覆盖度的增大降低缓慢,但曼宁系数随覆盖度增大而在高位小幅振荡。2)在同一覆盖度下,湿态土壤流速比干态土壤流速大,在0、15%和30%覆盖度时,这种现象较为明显,当覆盖度大于30%时,这种现象不明显;在0~30%覆盖度范围内,干态土壤曼宁系数比湿态土壤大;在30%~90%覆盖度范围内,干态土壤曼宁系数比湿态土壤小。3)30%覆盖度秸秆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大地表糙率。从经济实用和水土保持效果来看,30%的秸秆覆盖是该区农地水土保持的最佳选择。
刘柳松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任红艳孙维侠张黎明
关键词:秸杆覆盖流速模拟降雨
秸秆覆盖对干态和湿态土壤产流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秸秆覆盖是影响地表产流的重要因子,又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干湿态土壤产流过程的影响。试验地位于江西省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土壤类型为红砂岩发育的红壤,试验小区长12 m、宽3 m,坡度为9%;人工模拟降雨历时1 h,降雨强度为60 mm/h;试验设置5个秸秆覆盖度(0%,15%,30%,60%和90%)和2种土壤前期含水量(干态和湿态)。结果表明,覆盖度为0%时,干态土壤径流系数在降雨30 min后达到稳定,覆盖度为15%,30%,60%和90%时,径流系数随着降雨时间推移都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1 h模拟降雨时段内没有达到稳定,其中,后30 min径流系数是前30 min径流系数的3.3倍。湿态土壤径流系数在模拟降雨开始后10~15 min内达到稳定,1 h模拟降雨时段内后30 min径流系数比前30 min径流系数增加不明显。5种秸秆覆盖度湿态土壤平均径流系数为0.76,干态土壤平均径流系数为0.26,湿态土壤平均径流系数是干态土壤的2.9倍。干态土壤径流系数对秸秆覆盖度敏感,湿态土壤对秸秆覆盖度不敏感。从经济实用和保水效果来看,15%~30%的秸秆覆盖是该区水土保持最佳的选择。
刘柳松史学正任红艳于东升王洪杰孙维侠张黎明
关键词:秸秆覆盖产流过程模拟降雨
秸秆覆盖对不同初始含水率土壤产沙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秸秆覆盖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该文通过模拟降雨(降雨强度为60mm/h,降雨历时1h)研究坡耕地在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状态下秸秆覆盖变化对产沙过程的影响。试验地位于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土壤类型为耕作铝质湿润淋溶土,试验小区为12m×3m,坡度为9%。处理分为5个水平的覆盖度(0、15%、30%、60%和90%)和2种土壤初始含水率(干态和湿态)。结果表明,在0、15%、30%、60%和90%覆盖度下,干态土壤平均产沙速率依次为24.5、15.8、10.4、11.2和1.0g/(m2·h),同一覆盖度下产沙速率在模拟降雨时段内略微增大。湿态土壤条件下平均产沙速率依次为115.6、70.0、49.6、34.8和31.9g/(m2·h),同一覆盖度下产沙速率在模拟降雨时段内下降明显。0、15%、30%、60%和90%覆盖度下平衡时产沙速率依次为52.5、30.5、22.8、19.8和15.4g/(m2·h)。另外,5个水平的覆盖度中,30%的花生秸秆覆盖降低不同前期含水率下土壤产沙速率50%以上。因此,不同前期含水率情况下土壤产沙速率对秸秆覆盖度变化的响应非常明显,30%秸秆覆盖具有较为经济的水土保持效果。
刘柳松任红艳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孙维侠张黎明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秸杆模拟降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