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宗明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GA1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抗体
  • 1篇亚群
  • 1篇亚群检测
  • 1篇氧化性应激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指标
  • 1篇异常糖基化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指标
  • 1篇衰竭
  • 1篇糖基化
  • 1篇紫癜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亚群

机构

  • 3篇广元市第二人...
  • 1篇广元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任宗明
  • 1篇唐杰
  • 1篇李莉
  • 1篇张清云
  • 1篇罗卉
  • 1篇周芸玲
  • 1篇邹兰
  • 1篇伏俊
  • 1篇肖莲
  • 1篇李莎
  • 1篇牛艳丽

传媒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水平及其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16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HSP患儿,其中单纯HSP患儿79例,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37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血清IgA1和IgA1异常糖基化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丙二醛(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IgA1和IgA1异常糖基化水平低于单纯HSP组和HSPN组,而单纯HSP组又低于HSPN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对照组SOD、GSH PX水平高于单纯HSP组和HSPN组,而单纯HSP组又高于HSPN组;对照组MDA、AOPPs水平低于单纯HSP组和HSPN组,而单纯HSP组又低于HSPN组(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IgA1和IgA1异常糖基化与SOD、GSH PX呈负相关(P<0.05),与MDA、AOPPs呈正相关(P<0.05).【结论】HSP患儿血清IgA1和IgA1异常糖基化水平升高,且与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权春梅任宗明王能勇李莎
关键词:紫癜氧化性应激
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TP患者93例(ITP组),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ITP)患者50例(sITP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PAIgG、PAIgM、PAIgA)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诊断ITP的作用。结果 ITP组患者PAIgG、PAIgM、PAIgA均明显高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水平明显高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患者PAIgG、PAIgM、PAIgA异常率均明显高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CD4^+/CD8^+异常率均明显高于sIT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抗体联合T细胞亚群诊断IT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7.5%。结论 ITP患者存在血小板抗体升高和T细胞亚群紊乱的现象,联合检测血小板抗体和T细胞亚群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提高诊断效能,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岳小利任宗明李莉伏俊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T细胞亚群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房颤,A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25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其中男性193例,女性132例,年龄34~86岁。按照其是否发生AF分为AF组(117例)及窦性心律组(208例)。按照AF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再次分组,分为A组(65例)及B组(52例),分别为阵发性房颤及持续性房颤。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浆BNP水平以及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 三组患者随着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血浆BNP水平也随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窦性心律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同时B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患者LVEDD、LAD显著高于A组和窦性心律组,A组和B组患者LVPWT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BNP水平与LVEDD、LVPWT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7、0.585(P均<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AF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心功能越差其水平升高越明显,且血浆BNP水平越高左室结构改变越明显。
张清云周芸玲唐杰邹兰罗卉肖莲任宗明牛艳丽
关键词:脑钠肽慢性心力衰竭房颤持续性房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