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烨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人民政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网络
  • 2篇加权
  • 2篇加权分簇算法
  • 2篇分簇
  • 2篇分簇算法
  • 1篇网络分簇
  • 1篇网络分簇算法
  • 1篇网络节点
  • 1篇AD
  • 1篇AD-HOC
  • 1篇AD-HOC...
  • 1篇AD_HOC
  • 1篇AODV
  • 1篇ARIMA模...
  • 1篇HOC网
  • 1篇HOC网络

机构

  • 2篇东北大学
  • 2篇上海市人民政...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2篇沙毅
  • 2篇黄烨
  • 1篇张立立
  • 1篇朱丽春
  • 1篇张志伟
  • 1篇杨艳
  • 1篇黄丽

传媒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ARIMA模型的Ad-hoc网络节点位置预测加权分簇算法被引量:3
2012年
在加权分簇算法(WCA)中引入预测机制,即在算法的路由维护阶段嵌入时间序列模型(ARIMA),用以预测网络节点的地理位置。利用ARIMA模型实时预测出节点下一时刻的地理位置,并以此计算出节点的累计保持时间预测值。将通过预测得到的累计保持时间值与时间预警阈值进行比较,在簇结构即将不稳定时,即在链路断开之前,提前启动预修复过程,寻找新的路由,降低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的影响,维护簇结构的稳定。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LO-WID以及没有加入预测机制的RLWCA,ARP-LWCA算法大幅度提高了网络的分组投递率,降低了网络的归一化开销,并且使得路由中断次数有了明显减少,改善了网络的整体性能。
沙毅杨艳黄烨朱丽春张志伟
关键词:AD-HOC网络分簇算法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预测的Ad Hoc网络分簇算法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Ad Hoc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特性,利用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节点地理位置进行预测.将预测的总保持时间与阈值比较,可以测得簇在下一时刻的稳定性.如果该簇结构在下一时刻趋于不稳定,则在链路失效之前启动路由预修复机制,以避免链路频繁断裂,从而大幅提高了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最小ID算法和未加预测机制的LWCA分簇算法进行比较,所提出的分簇算法分组投递率分别提高了7%和5%,路由中断次数降低了约63%和50%.
沙毅黄烨黄丽张立立
关键词:ADHOC网络加权分簇算法AOD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