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辽宁省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分布情况及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肠毒素分型方法在不同角度和层次对2018年辽宁省内分离出的18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检测与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PCR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肠毒素结果显示,18株菌分别存在SEB、SEC、SED、SEH 4种肠毒素,PFGE聚类分析显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似系数在60.3%~100%之间。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以用PFGE和PCR进行分型,都具有较好地分型能力,辨识度高,对菌株有很好的溯源性。
目的分析辽宁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耐药谱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探讨辽宁沙门菌污染的同源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预警提供基础。方法对辽宁省2015年食品中、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41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试验、PFGE分子分型,采用Bio Numerics version 6.6软件分析,比较同源性。结果 41株菌分为15个血清型,居前三位的是15株肠炎沙门菌、5株德尔卑沙门菌、5株姆班达卡沙门菌(辽宁省内少见血清型);对41株菌进行15种抗生素的耐药试验,对单一一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0%,其中红霉素97.6%,萘啶酸61.0%,氨苄西林53.7%;41株菌共分为18种PFGE带型,带型分布分散,只有两种优势,一种带型包含20株菌,有14株肠炎沙门菌,6株其他沙门菌,相似度为92.7%~100%;另一种包含5株菌,4株姆班达卡沙门菌,1株鼠伤寒沙门菌,相似度为96.6%~100.0%。结论辽宁省食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生肉制品是其主要污染来源;血清型与PFGE图谱带型分布广泛,相同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带型聚集成簇、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相同PFGE型别的菌株耐药谱一致或相似;沙门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
目的分析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及血清型、耐药谱,探讨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同源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预警提供基础。方法对50株从辽宁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BioNumerics version 6.6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同源性。结果 50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分为19个血清型,食源性疾病分离株分为5个血清群,主要的血清型为O3群,其次为O1群;食品分离株分为9个血清群,主要的血清型为O3群,其次为O1和O4群。50株副溶血性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试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72%。50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分为4种PFGE优势带型,相似度为90.8%~100.0%。结论辽宁省食源性副溶血性弧的血清型以O3群和O1群为主,致病菌流行株血清型为O3:K6;食品中分离菌株血清型和PFGE带型非常分散,提示这些多为遗传不相关菌株。PFGE图谱可看出,绝大部分相同血清型菌株的PFGE带型相似度很高,O3与O1血清型菌株有高度同源性密切相关,耐药菌株间PFGE带型相似度很高,均具有高度同源性。相比2014年的耐药情况,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显著增高。另外,少数菌株出现多重耐药,耐药情况不容乐观。
目的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基因外重复回文系列(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REP)-PCR和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三种分子分型方法间的关联性,同时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结合血清型分析,进一步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规律及流行趋势。方法对2018年辽宁省15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PFGE、REP-PCR和ERIC-PCR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118株分离株共分为14个血清型,32株分离株未能分型,血清群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PFGE的分辨力(DI)为0.969,REP-PCR的分辨力(DI)为0.948,ERIC-PCR的分辨力(DI)为0.927。血清型O3群菌株与O1群菌株分子型相似度高。结论2018年辽宁省临床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流行血清型仍为O3:K6,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流行血清群仍为O2。PFGE、REP-PCR和ERIC-PCR三种分型方法结果一致,且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和再现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血清型O3群与O1群菌株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