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旭东

作品数:17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成矿
  • 6篇矿带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铜矿
  • 5篇矿床
  • 5篇成矿带
  • 4篇岩石
  • 4篇同位素
  • 4篇班公湖
  • 3篇岩浆
  • 3篇岩石成因
  • 3篇白垩世
  • 3篇斑岩
  • 3篇班公湖-怒江...
  • 2篇地质
  • 2篇岩系
  • 2篇源岩
  • 2篇中段
  • 2篇山岩

机构

  • 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马旭东
  • 10篇曲晓明
  • 9篇陈伟
  • 6篇宋扬
  • 3篇唐菊兴
  • 2篇刘治博
  • 2篇范淑芳
  • 1篇代晶晶
  • 1篇郭敬辉
  • 1篇王佳奇
  • 1篇王岩
  • 1篇李志军
  • 1篇翟明国
  • 1篇陈郑辉
  • 1篇李宝龙
  • 1篇陈雅丽
  • 1篇范建福
  • 1篇王刚
  • 1篇肖扬
  • 1篇王丹

传媒

  • 7篇矿床地质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冈底斯:东西超过一千千米的中新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带被引量:1
2025年
冈底斯岩浆弧的中东段发育众多铜多金属矿,而在东经88°以西的冈底斯西段,铜矿的成矿潜力、找矿方向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矿床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在陆相火山岩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和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藏西北革吉陆相火山岩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圈定短波红外光谱、水系、重砂、土壤地球化学-高精度大功率激电探测-矿物化学异常,经钻探验证,揭露了中新世嘎扎村组蚀变火山碎屑岩中巨厚的(>550 m)高级泥化蚀变带,发现了累计厚度137 m,平均品位0.46%铜(金银)矿体,实现了冈底斯西段铜矿找矿重大突破。赋矿火山岩中发育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化蚀变矿物组合,成岩成矿年龄为17Ma左右,是青藏高原找矿新区新发现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深部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大。珠勒—芒拉地区火山岩与冈底斯中—东段中新世岩浆岩具有相对一致的结晶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显示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伸展环境有关。因此,芒拉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的发现,不仅将冈底斯中新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矿带向西延伸了近千km,而且开辟了陆相火山岩区寻找碰撞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的新方向。
宋扬唐菊兴刘治博王楠闫徐坤谢富伟马旭东孙豪
关键词:冈底斯浅成低温热液斑岩铜矿
班怒成矿带中段雄梅地区碰撞后含铜岩浆岩类型、时代及成因被引量:2
2020年
雄梅地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申扎县,区内分布有舍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雄梅斑岩型铜钼矿,以及桑日、苦嘎矽卡岩铜矿点,相应地发育多套含铜岩浆岩。本文通过系统的锆石U-Pb年龄、全岩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这些含铜岩浆岩的时代和成因类型。初步查明它们先后形成于约110Ma(舍索,雄梅,苦嘎)和80Ma(桑日)两个岩浆活动阶段。雄梅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及源区具有明显的后碰撞阶段特征,其中雄梅矿区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具高铝、钙碱性特征,为由泥砂质沉积岩生成的S型花岗岩。舍索、桑日、苦嘎矿区的含矿岩体均为I型,显示原岩为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这些含矿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出俯冲沉积物组分对岩浆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早白垩世时期,俯冲板片断离,大量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参与岩浆活动,促使上地壳组分熔融,携带大量成矿元素形成含矿岩浆岩,在近地表形成雄梅、舍索及桑日矿床;晚白垩世时期,加厚的岩石圈在重力作用下拆沉,减薄的岩石圈在上涌地幔的底侵作用下发生熔融,形成桑日矿床。
黎心远曲晓明马旭东陈伟孙渺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PB同位素
同源岩浆不同期次之间混合产生的暗色包体——以北拉萨地块中部晚白垩世桑心日岩体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在研究西藏北拉萨块体中段桑心日岩体中的暗色包体时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岩石成因的暗色包体。暗色包体呈椭球状,在暗色包体和寄主岩的接触面上通常形成一个明显的可能由风化作用造成的间隙面。暗色包体为二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寄主岩为花岗岩,暗色包体明显较寄主岩更基性,更富Na2O、CaO、MgO和Fe2O3T。暗色包体和寄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稀土元素特征,暗色包体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最基性样品具有最高的稀土含量,随着基性程度的降低稀土元素含量明显下降。随着岩浆的进一步演化,岩浆向花岗岩方向演化,稀土含量又逐步升高。寄主岩和暗色包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具有典型的弧岩浆岩的特征,富集Rb、Cs、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此外,暗色包体和寄主岩具有明显的Ba、Sr的负异常。暗色包体成岩年龄为75. 6±1. 2Ma,寄主岩的成岩年龄为71. 8±0. 6Ma,暗色包体成岩年龄较寄主岩早约4Myr。两者具有一致的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特征。综合以上岩相学、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我们认为桑心日暗色包体和寄主岩来源于同源母岩浆,初始岩浆在母岩浆房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含钾角闪石结晶分离作用,并沿早期较弱的构造裂隙侵入到地壳的某一层位,随着构造活动进一步加剧,经过进一步分异母岩浆大规模上侵,并将早先侵位处于半塑性状态的暗色包体侵吞、裹挟至近地表。桑心日暗色包体最可能的成因模式可以解释为同源岩浆不同期次间的物理混合。
陈伟宋杨刘洪章孙渺马旭东丁吉顺黎心远
关键词:暗色微粒包体
班-怒带中段晚白垩世后碰撞岩浆钨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2018年
西藏地区由于受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找矿工作开展较晚,研究程度薄弱。2003年以来,通过与科研单位以及商业勘查公司的合作,在青藏高原确立了冈底斯铜矿带、念青唐古拉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以及班公湖-怒江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以下简称班-怒带),证实西藏地区拥有丰富的铜、铅、锌、金及铬铁矿等矿产资源(宋扬等,2014)。
王韵马旭东陈伟曾勇杰曲晓明
关键词:晚白垩世后碰撞多金属成矿带矿化中段自然地理条件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内孔兹岩系沉积过程对石墨矿床成矿的控制被引量:16
2019年
石墨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市场对石墨特别是高品质的晶质石墨需求日趋增大。华北克拉通作为晶质石墨的主要产区,大部分矿床产于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中。通过总结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系中石墨的碳同位素特征,确定石墨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前期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仅混合少量麻粒岩相去气过程中产生的无机碳,因此有机质的沉积量成为控制石墨矿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系的地质特征、岩石组合、含矿性、构造变形及年代学特征,进而探讨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系沉积过程对石墨矿床成矿的控制,认为孔兹岩系的沉积环境为活动陆缘的弧后盆地,沉积序列底部最有利于有机质的沉淀。结合该带内地质情况,确定华北克拉通西部具有寻找大型石墨矿的巨大空间。
马旭东钟焱陈雅丽曲晓明
关键词:石墨矿床孔兹岩系
华北克拉通西部古元古代孔兹岩系的地层对比、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7
2016年
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孔兹岩系是探讨华北克拉通形成及演化过程的关键对象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套富铝质沉积岩系在1.95~1.82Ga期间经历了高压/高温和超高温-高温/中(低)压两期变质作用。已发表的钻井资料表明鄂尔多斯中、新生代盆地的基底岩石在源区特征、沉积时代、岩石矿物组合和变质时代等方面均与孔兹岩系十分类似,暗示孔兹岩系的原岩分布和后期的高级变质作用范围可能涉及到了鄂尔多斯地块内部。然而,目前对于孔兹岩系的原岩分布、等时性和沉积环境等问题仍有争议,这些问题对于约束孔兹岩系的时空分布和理解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地层学角度的尝试,本文选取贺兰山、大青山和集宁地区的孔兹岩系进行了沉积层序的划分及对比,并初步恢复了相应时期鄂尔多斯地块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地块北缘的贺兰山、大青山和集宁等地区的孔兹岩系均由可对比的三个沉积层序组成;(2)这套沉积岩系的分布范围呈面状延伸至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指示华北克拉通西部曾存在一个克拉通内盆地性质的"鄂尔多斯陆表海",其海侵方向可能由贺兰山-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指向大青山、集宁等地区;(3)鄂尔多斯陆表海可能发育于2.5~2.3Ga"构造寂静期"的某一阶段,此间堆积的孔兹岩系(丰镇群)原岩很可能是代表华北陆块完成克拉通化过程的标志性盖层。
钟焱陈雅丽翟明国马旭东
关键词:孔兹岩系沉积层序岩相古地理
西藏申扎县雄梅铜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西藏雄梅斑岩型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的申扎县雄梅乡。矿区岩石类型由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孔雀石化次生石英岩及含矿角岩化砂板岩组成。该矿床自2012年发现以来尚未开展成因方面的深入研究,作者旨在通过对矿区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查明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并通过与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成因的对比研究,对本地区的成矿潜力做出评价。测试结果表明,雄梅铜矿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2.5‰~6.1‰,硫同位素呈塔式分布,显示岩浆硫特征;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220~19.005、15.626~15.770、38.510~39.856,显示正常铅的特征。对铅同位素的源区分析,显示样品大致分布于上地壳端员。铅μ值在9.51~9.78之间,也表明硫化物样品具壳源的特征。与多龙矿集区成矿条件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都是形成于造山带的碰撞后伸展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上两者存在一些差异。良好的构造成矿环境,表明了本地区优越的找矿前景。
黎心远陈伟曲晓明马旭东
关键词:地球化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首次发现中新世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被引量:1
2024年
冈底斯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带,发育众多大陆碰撞后伸展环境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带内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是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理想勘查区。最近,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资助下,在西藏阿里革吉县芒拉地区新发现厚大高品位铜(金、银)矿体,首孔MLZK0001见矿厚度137 m,铜平均品位达0.46%,其中,铜品位大于1%的样品有14件,平均1.54%;目前完钻的3个钻孔深度在542~709.9 m之间,仍发育连续的铜、金、银矿化。芒拉铜(金、银)矿蚀变矿物组合为多孔状石英、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叶腊石等高硫化体系蚀变矿物,金属矿物主要为硫砷铜矿、黝铜矿、黄铜矿和铜蓝、蓝辉铜矿等Cu-S二元体系矿物,深部斑岩型铜金矿化和斑岩成矿系统目前尚未揭露。芒拉铜(金、银)矿是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产于中新世陆相火山岩中的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该隐伏的厚大铜(金、银)矿体的发现,表明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具有寻找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巨大潜力,将冈底斯成矿带向西延伸了近千km,开辟了在中新世火山岩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新方向。
王楠刘治博唐菊兴宋扬李宝龙马旭东闫徐坤李志军代晶晶孙清飞张梦虎吕晓强肖扬
关键词:冈底斯成矿带陆相火山岩
大兴安岭南段莲花山铜银矿床钨矿化的发现及找矿指示意义
2024年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铅、锌、银、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蒙古莲花山矿床是该成矿带南段东坡的一个中型的热液脉型铜银矿床。文章在详细的研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全位成矿”和“缺位找矿”的思路,提出该矿床存在中高温钨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可能,并通过实施找矿勘查示范研究工作,新发现了白钨矿体,确认钨矿化的存在。该发现不仅对莲花山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提供指导,同时也对大兴安岭南段东坡钨矿潜力评价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陈郑辉牛之建黄宇王岩马旭东尤俊杰铁朋范建福王刚李嘉宝
关键词:白钨矿
西藏雄梅铜矿区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成因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西藏雄梅铜矿床是近年来在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一处斑岩铜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使得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真正具备了"带"的概念,大大地拓宽了找矿远景。文章通过对雄梅铜矿区斑岩体的LA_ICP_MS锆石U_Pb定年,发现矿区存在2套斑岩:一套是前人测定的年龄为106.7 Ma的含矿斑岩;另一套是本文测定的非含矿斑岩,3个年龄分别是(121.8±2.3)Ma(MSWD=0.32)、(122.8±2.1)Ma(MSWD=1.16)、(121.5±2.5)Ma(MSWD=0.54)。两套斑岩的岩性虽然都是花岗闪长斑岩,但非含矿斑岩比含矿斑岩含有更多的钾长石,矿化强度大大减弱。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两套斑岩虽然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共同特征,但在岩浆源区和成因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含矿斑岩和非含矿斑岩均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然而前者源区组成为杂砂岩,后者源区则以泥质岩为主。岩浆分异过程中,含矿斑岩受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控制,非含矿斑岩则受钾长石和黑云母的分离结晶控制。
王佳奇曲晓明马旭东范淑芳宋扬
关键词:地球化学含矿斑岩岩石成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