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珊珊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吸虫
  • 1篇再感染
  • 1篇日本血吸虫
  • 1篇吡喹酮
  • 1篇吸虫
  • 1篇小鼠
  • 1篇抗血吸虫

机构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篇肖建华
  • 1篇梁瑜
  • 1篇吴媛
  • 1篇杨耀飞
  • 1篇刘彦
  • 1篇陈珊珊
  • 1篇高永强

传媒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2在小鼠抗血吸虫再感染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Sjcb2)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2单独和联合吡喹酮(PZQ)在小鼠抗血吸虫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组、感染攻击组、空质粒处理组、Sjcb2免疫组、吡喹酮处理组、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Sjcb2免疫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组分别在初次尾蚴感染前第21天、14天及7天接种pcDNA3.1(+)/Sjcb2重组质粒,空质粒处理组接种pcDNA3.1(+)空质粒。初次尾蚴感染后第六周,对吡喹酮处理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小鼠给予PZQ治疗。除感染组外其它各组在第八周再次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分别于第8周和第14周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亚型(IgG1,IgG2和IgG3);检测各组小鼠荷成虫数,计算抗血吸虫再感染率。结果 Sjcb2免疫组、联合组与其它组分别比较,小鼠荷虫数显著性减少,抗血吸虫再感染率显著升高,虫卵肉芽肿直径显著减小,IgG1水平显著下降和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jcb2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作用,抗血吸虫再感染率为70.3%,抗再感染作用机制可能与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IgG1水平下降有关。
陈珊珊杨耀飞吴媛梁瑜高永强刘彦冯安贵肖建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再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