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盐岩
  • 3篇油田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3篇储层
  • 2篇单砂体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建模
  • 2篇油藏
  • 2篇砂体
  • 2篇连通体
  • 2篇PTV
  • 2篇储量评价
  • 1篇低孔
  • 1篇油区
  • 1篇游梁
  • 1篇游梁抽油机
  • 1篇有利储层
  • 1篇展布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8篇闫超
  • 4篇王成林
  • 3篇王刚
  • 3篇卢志明
  • 3篇高立群
  • 2篇杨智刚
  • 2篇梁立东
  • 1篇胡伟
  • 1篇康元勇
  • 1篇王娜
  • 1篇黄伟
  • 1篇霍进杰
  • 1篇陈正涛

传媒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新疆石油科技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石油石化节能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庆油区杏六区中部油藏三次加密合理布井方式被引量:5
2013年
大庆油区杏六区油藏经过43 a注水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低渗透薄差储层动用程度较低。在储层精细地质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分析了杏六区中部油藏二次加密后剩余油分布特点、油层水洗状况和可调砂岩厚度。针对有效厚度小于0.5 m的表内薄层和表外储层,开展了三次加密调整合理布井方式研究。主要采用三次加密调整与原井网、注采系统调整及后期三次采油相结合的优化布井方式,通过实施调整井网类型、注采井距、注采系统等措施,达到完善注采系统、充分挖潜剩余油的目的。在杏六区中部油藏实施三次加密调整措施后,采收率同比提高2.72%,表外储层水驱控制程度提高9.69%,表内薄层、一类表外储层和二类表外储层动用砂岩厚度比例分别提高了4.32%,6.13%和14.78%,并形成了配套的三次加密调整技术。
胡伟闫超陈正涛黄伟康元勇
关键词:三次加密调整布井方式表外储层
海外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特征分析及其对产能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针对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卡拉布拉克油田储层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有利储层识别难度大,裂缝带分布特征及产能作用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岩心、常规测井、地震资料逐级标定,以敏感曲线和敏感参数优选为核心,识别出储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生物灰岩、角砾灰岩、泥质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骨架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岩溶角砾型。结合试油试采结果,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识别出有利储层发育区,分别为生物灰岩发育区、裂缝型灰岩发育区、泥质灰岩及岩溶角砾岩发育区;裂缝发育区集中于中区北部断裂带附近,是油田主要产能贡献区。该研究为海外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提供重要思路,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卢志明徐士鹏艾尼·买买提王成林高立群杨智刚闫超霍进杰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特征有利储层产能分析
连通体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以KBM油田PTV-2区单砂体地质建模为例
哈萨克斯坦KBM油田PTV-2区白垩系为水下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各小层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交替沉积为主,前缘席状砂也较为发育。研究区油藏纵向上发育多套薄砂体,且隔夹层较发育,为指导油田精细注水开发,需精细刻画储...
徐士鹏高立群许东东卢志明王成林梁立东王刚闫超
关键词:单砂体储量评价
卡拉库里区块侏罗系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2018年
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复杂,造成卡拉库里区块岩性识别、储层物性解释、气水层识别较为困难,导致对含气单元的认识不清。本次研究利用测井交会图法识别出包括颗粒灰岩在内的8种主要岩性。主力储层为低孔、低渗裂缝-空隙型储层。该区气藏为具有多个气水界面的层状气藏,含气层之间发育的膏岩层对天然气起到了明显的封隔作用。重新定义的含气单元为后期的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徐士鹏王成林闫超侯明轩
关键词:碳酸盐岩低孔
卡拉库里区块碳酸盐岩沉积相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卡拉库里区块构造形态呈北西高、南东低的趋势,总体上向东南倾伏。各小层顶界构造均表现为构造起伏程度低、构造形态继承性明显的特征。本次研究区内有西莎、西吉、东阿拉特共3个气田,总井数为11口,目的层为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J3k+o)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利用测井、薄片鉴定、取心、地震等资料开展了目的层的沉积分布特征研究,总结出卡洛夫-牛津阶储层主要发育台地边缘滩、开阔海台地、局限台地3类亚相沉积。
徐士鹏马崇尧王娜吾尔古丽·阿不都克里木闫超
关键词:碳酸盐岩
麦里苏油田首采区Ⅲ、Ⅳ号油组储集层展布控制因素研究
2017年
费尔干纳盆地麦里苏油田由于前苏联解体后大部分基础资料遗失,造成了对主力开发层系Ⅲ、Ⅳ号油层的储集层展布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通过对首采区沉积构造认识、储集层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油藏类型及展布的总结,取得了Ⅲ号储集层厚度沿构造由南向北逐渐变薄受构造控制及Ⅳ号储集层为岩性控制、局部发育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投产井提出了针对性的射孔意见。
徐士鹏侯明轩闫超王刚杨智刚
连通体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以KBM油田PTV-2区单砂体地质建模为例
哈萨克斯坦KBM油田PTV-2区白垩系为水下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各小层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交替沉积为主,前缘席状砂也较为发育。研究区油藏纵向上发育多套薄砂体,且隔夹层较发育,为指导油田精细注水开发,需精细刻画储...
徐士鹏高立群许东东卢志明王成林梁立东王刚闫超
关键词:单砂体储量评价
游梁抽油机智能平衡调整技术节能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处于三元见效期的抽油机井主要受到注入、措施、结垢和井况变化等因素影响,平衡比呈现波动幅度大、变化频率快、调整精度低的特点。据统计,某区块三元复合驱见效阶段电流法计算抽油机平衡比仅为60%,平衡比波动幅度在±20%~±40%,经常出现“上午平衡、下午不平衡”的问题,且一次调整成功率低,反复调整易造成卡泵作业,给基层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严重影响了节能指标的持续提升。通过深入调研,试验2口井应用智能平衡调整技术,可实现不停机智能平衡调整的目的,预计年节约电量11.97×10^(4)kWh,节约电费8.18万元,对油田节能降耗起到了促进作用。
闫超
关键词:抽油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