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娟芬 作品数:7 被引量:3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红壤旱地棉田间作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3年 本试验研究红壤旱地不同棉田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田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对单作能有效地减缓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轻苗蚜和小地老虎的为害,但是会加重伏蚜、棉叶螨和棉盲蝽的发生,而对四代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影响不大,能减少杂草发生的种类、杂草的盖度和杂草发生的优势种类。其中棉花间作豇豆较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周丽华 黄国勤 贺娟芬关键词:红壤旱地 病虫草害 红壤旱地不同玉米种植系统的生态学功能评价 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充分发挥红壤旱地的生态功能,筛选出较优化的玉米种植系统,本研究依据近23 a (1984~2006)的田间试验资料,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功能、价值流功能以及用养结合功能等四个方面对红壤旱地15种玉米种植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次13个指标对各种植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3种适宜于在红壤旱地上推广的较优化的玉米种植系统。结果表明,处理(10)"豌豆/早玉米+旱稻/晚玉米"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联度值分别为0.750和0.986,均居第一位,其经济效益关联度值为0.841,居第二位,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其综合加权关联度值最大,是最适宜在南方红壤旱地上推广的优化种植模式。处理(12)"紫云英—早玉米—芝麻"和处理(11)"豌豆/棉花+早玉米"的加权关联度值也较大,分别为0.739和0.716,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两种种植模式对今后红壤旱作区种植业结构布局和种植方式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黄国勤 贺娟芬 赵其国关键词:红壤旱地 红壤旱地棉田立体种植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及评价 充分利用前棉花生长期植株小,对土地和气候等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棉田立体种植,是提高棉农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红壤旱地6种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的生产功能、能流特征、物流特征、价值流特征,以及养地效果等5... 贺娟芬 黄国勤关键词:棉花生产 红壤旱地 红壤旱地棉田立体种植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及评价 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筛选出红壤旱地上优化的棉田种植系统,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特征、物流特征、价值流特征,以及养地效果等5个方面对红壤旱地6种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3软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次10个指标对各种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C(豌豆/棉花+玉米)综合效益指数值最大,为0.982,其次是处理D(油菜/棉花+花生),其综合效益指数值为0.850,这两种立体种植方式是最适宜在南方红壤旱地上推广应用的高效棉田种植系统。 贺娟芬 黄国勤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 红壤旱地 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农田减灾效应 被引量:11 2006年 在红壤旱地进行了玉米、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田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生态系统而言,间作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减灾效应,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系统白天的温度,减缓温差,从而增强系统的抗旱能力;二是减轻病虫害,并且能增加天敌数量;三是抑制农田杂草的发生、发展,减轻杂草危害。研究结果认为,在红壤旱地推广该间作种植模式,可减轻灾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红壤旱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贺娟芬 黄国勤 廖萍 刘秀英 苏艳红关键词:红壤旱地 间作 生态系统 红壤旱地棉田覆盖种植对棉花生长和农田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此研究通过分析红壤旱地棉田不同覆盖种植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期为红壤旱地推广适宜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对不同覆盖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土壤温度和水分以及土壤碳氮比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三种不同覆盖处理即不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中,以秸秆覆盖最优,其覆盖处理下的棉花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棉花生育进程均优于其余两个处理,降低日较差温度,能够有效地缓解夏季高温干旱带来的负面效应,土壤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其次为地膜覆盖,其覆盖条件下20cm深度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余两个处理,保水效果明显。通过综合分析可知:秸秆覆盖优于地膜覆盖,地膜覆盖优于不覆盖。其秸秆覆盖是红壤旱地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黄国勤 贺娟芬 王翠玉 王开磊 杜传莉关键词:棉田生态系统 棉花生长 农田环境 红壤旱地 近10年江西省生态农业发展定量评价 被引量:6 2007年 生态农业是江西省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江西省省情,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综合评价体系,每个方面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1.5软件来评价江西省近10年(1995—2005年)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西省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综合评价值从1995年的0.1488提高到2005年的0.8114,其中经济效益的增长最为明显。 贺娟芬 黄国勤关键词: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