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芦帅

作品数:1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蛋白
  • 5篇血小板
  • 5篇纤维蛋白
  • 5篇富血小板
  • 5篇富血小板纤维...
  • 4篇牙本质
  • 4篇改良型
  • 3篇粘接
  • 2篇蛋白聚糖
  • 2篇蛋白聚糖类
  • 2篇牙本质粘结
  • 2篇牙本质粘结剂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分析
  • 2篇源性
  • 2篇水门汀
  • 2篇内源
  • 2篇内源性
  • 2篇缺损

机构

  • 9篇成都军区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西南医科大学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机关...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凉山彝族自治...
  • 2篇遂宁市第一人...
  • 2篇四川石油管理...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资阳市雁江区...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芦帅
  • 6篇孙勇
  • 6篇陈吉华
  • 5篇高宇
  • 5篇赵三军
  • 4篇李晓静
  • 3篇陈红亮
  • 3篇赵峰
  • 2篇杨琴秋
  • 2篇钟科
  • 2篇沈丽娟
  • 2篇王培欢
  • 2篇董露
  • 1篇窦祈
  • 1篇刘瑞瑞
  • 1篇赵峰
  • 1篇唐成芳
  • 1篇李刚
  • 1篇郭静
  • 1篇周慧

传媒

  • 4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萄籽提取物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即刻粘接性能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富含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即刻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红外光谱测试不同浓度GSE预处理剂处理不同时间对Clearfil SE Bond双键转化率的作用,筛选最佳处理时间用于即刻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GSE浓度对双键转化率无显著影响,预处理40s组最高。各组间粘接强度无统计学差异,3%GSE组最高,以混合断裂为主。结论:3%GSE预处理40s可在不影响双键转化率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提高即刻粘接强度。
窦祈方明刘瑞瑞唐成芳芦帅沈丽娟严莉陈吉华
关键词:原花青素牙本质粘接强度
β-磷酸三钙复合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成骨:影像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目前研究证明多种骨替代材料与血液衍生物联合应用均具有更好的成骨作用。现阶段国内外均未见关于β-磷酸三钙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相关报道。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复合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成骨特点及效果。方法:将39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均在兔双侧后肢股骨髁外侧面制备6.0 mm×8.0 mm的柱状临界性骨缺损,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n=12)骨缺损中填入兔自体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碎屑,β-磷酸三钙组(n=12)填入β-磷酸三钙颗粒,复合组(n=12)填入β-磷酸三钙颗粒与兔自体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碎屑的等质量混合物,空白组(n=3)不填入任何材料。术后1,2,3个月获取完整股骨段,拍摄X射线片后进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骨保护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X射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圆形透射影从边缘向中心密度逐渐增高,β-磷酸三钙组和复合组圆形阻射影从边缘向中心密度逐渐降低,最后密度都接近周围天然骨或者与周围天然骨一致;(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组均有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骨保护素蛋白阳性表达,相同时间点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与骨保护素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比较为:复合组>β-磷酸三钙组>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空白组(P均<0.05);(3)结果表明,β-磷酸三钙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应用时的成骨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郑锐谢静芦帅孙勇
关键词:骨科材料Β-磷酸三钙磷酸钙类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骨诱导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6年
背景:目前许多研究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其他骨替代材料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和上颌窦提升,但尚缺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单独修复临界性骨缺损方面的研究。目的:对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Bio-Oss骨替代品、自体骨松质3种骨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Beagle犬股骨髁内侧制成4处直径6.0 mm、深度10.0 mm的圆柱形临界性骨缺损,其中3处分别植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Bio-Oss骨替代品、自体骨松质,以不植入任何物质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2周进行骨缺损区X射线及Micro-CT检测。结果与结论:1X射线: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密度较高,略微低于周围正常骨组织;Bio-Oss骨替代品组密度较低,但仍高于周围骨组织;自体骨松质组密度较高,接近周围骨组织;空白对照组呈明显的圆形低密度影。2Micro-CT: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与自体骨松质组相似,较周围正常骨组织密度稍低,清晰可见较规律排列的骨小梁,无明显界面;Bio-Oss骨替代品组呈高密度影,界面较清;空白对照组仍然清晰可见骨缺损区,呈低密度影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自体骨松质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均高于Bio-Oss骨替代品组(P<0.05)。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与自体骨相似的骨修复效果。
肖琼孙勇陈红亮赵峰董露杨琴秋芦帅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生物材料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骨诱导细胞因子
牙槽骨位点保存术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效果对比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比观察使用Bio-Oss骨粉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混合物行下颌后牙牙槽骨位点保存术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下颌后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78例78颗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拔牙后均使用Bio-Oss骨粉和A-PRF混合物行牙槽骨位点保存术,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术后即刻或6个月后延期植入种植体,并均在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行修复治疗。对比两组在种植修复后3、6、12个月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程度;修复后12个月时种植成功率和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结果种植修复3、6个月时,观察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修复后12个月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 0.05);修复术后12个月,两组均无种植失败,成功率为100%;修复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主观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Bio-Oss骨粉和A-PRF混合物行下颌后牙牙槽骨位点保存术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但即刻种植能有效减少种植体早期的边缘骨吸收,在种植修复后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
陈丹赵峰高也郭川芦帅
关键词:延期种植边缘骨吸收
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Ⅰ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在人牙本质中的分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介绍牙本质在不完全脱矿下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研究Ⅰ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在人牙本质中的分布情况,以期进一步理解牙本质湿粘接的机制.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的无龋第三磨牙8颗,制备30 μm厚的牙本质切片40张,用37%磷酸凝胶酸蚀15 s,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硫酸软骨素经甲苯磺酰苯丙氨酰氯甲酮(tosyl-phenylalanyl chloromethyl ketone,TPCK)处理的胰蛋白酶消化去除前后相对胶原纤维的分布位置.结果 硫酸软骨素分布于牙本质小管管腔以及管周牙本质,Ⅰ型胶原纤维在管间牙本质和管周牙本质均存在;经特异性酶处理去除硫酸软骨素后,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结论 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可以在牙本质不完全脱矿的情况下研究其内部有机成分的分布;硫酸软骨素分布于牙本质小管管腔及管周牙本质,Ⅰ型胶原纤维分布于管间牙本质和管周牙本质.
芦帅赵三军孙勇高宇李晓静陈吉华
关键词:牙本质COLLAGEN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β-磷酸三钙复合物诱导骨再生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platelet-rich fibrin,A-PRF)与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物诱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雌性新西兰兔32只,取耳中动脉血制备A-PRF;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制备双后肢股骨髁骨缺损模型(直径6 mm,深8 mm)后,A、B、C、D、E组(n=6)分别采用不同比例(1∶1、2∶1、4∶1、1∶2、1∶4,V/V)APRF与β-TCP复合物修复,F组(n=2)不作处理。术后8、12周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Micro-CT观测,其中A~E组于Micro-CT图像测量新生骨相关指标,包括骨体积/组织体积(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同时A~E组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测量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大体及X线片观察示,各组术后12周表面骨质形成均优于8周;同时间点B组骨缺损修复以及新骨形成情况均优于其他组。Micro-CT测量示,术后8、12周时,B组新生骨小梁最多,且排列紧密,其中BV/TV、Tb.N、Tb.Sp优于其他组(P<0.05)。组内术后12周B组Tb.N及Tb.Th, C组BV/TV及Tb.Sp、D组Tb.Sp与8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示,术后8、12周,B组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C组最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12周时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大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RF与β-TCP复合物可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并且以2∶1 (V/V)比例复合成骨效果最佳。
李雪梅张雨诗钟科芦帅陈跃
关键词:Β-磷酸三钙MICRO-CT生物力学
牙本质内源性聚糖对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水储存老化能力的影响
2017年
目的 比较分别去除牙本质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侧链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耐水储存老化能力,探索两者在牙本质粘接耐久性中的作用.方法 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的72颗无龋第三磨牙,制备标准牙本质粘接面,37%磷酸酸蚀15 s后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4颗),分别使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ABC)(C-ABC组,即去除糖胺聚糖)、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组,即去除蛋白聚糖)和去离子水(阴性对照组)37℃水浴振荡孵育48 h.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各组粘接试件用随机数字表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颗):即刻亚组、水储存6和12个月亚组,各亚组相应处理后测试微拉伸强度(即粘接强度),观察断裂模式、界面微观形貌.结果 胰蛋白酶组即刻及水储存6和12个月后的粘接强度[(49.04±3.57)、(37.01±3.21)和(35.27±3.56)MPa]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0.71±3.32)、(28.87±2.34)和(24.20±2.07)MPa](P<0.05);C-ABC组即刻粘接强度[(32.94±2.45)MPa]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P<0.05),水储存6和12个月后粘接强度[(26.46±2.45)和(22.50±2.58)MPa]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老化时间延长,各组粘接界面内聚破坏占比增大.水储存后阴性对照组混合层出现裂隙,其他两组均未见裂隙.结论 去除蛋白聚糖可同时提高牙本质粘接强度和耐久性,去除糖胺聚糖侧链可降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但提高了粘接耐久性.
高宇赵三军王培欢芦帅陈吉华
关键词:蛋白聚糖类牙本质粘结剂纳米渗漏
新型试样固定装置在微拉伸测试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条状试样固定方式,应用于微拉伸测试粘接强度。方法:以临床常用牙科粘接剂Adper TM Single Bond 2(SB2)制作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切割成条状试样,随机分为2组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Ciucchi's夹具(对照组)和本试验装置(实验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试样断裂界面,卡方检验分析断裂模式;建立固定装置及夹具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机模拟分析拉伸试验中试样应力分布方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粘接强度(MPa)分别为32.76±7.43和43.58±4.72(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粘接界面混合断裂模式分别为28/36和20/36(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测试过程中拉伸力沿试样长轴传导,垂直粘接界面,断裂界面应力分布均匀。结论:该实验介绍的条状试样固定方法实用于微拉伸强度应力的测定。
芦帅赵三军孙勇李鹏陈吉华
关键词:应力分布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犬股骨髁骨缺损的微观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建立beagle犬股骨髁的骨缺损模型,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新生骨的微观结构,评价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为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实验犬股骨髁制备骨缺损,按Choukroun方法制备PRF膜,将PRF膜、Bio-Oss骨替代材料及自体骨骨松质随机填入3处骨缺损。12周、24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采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microfocus computerizedtomography system,Micro-CT)检测分析新生骨的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结果:PRF新生诱导骨骨小梁结构呈板状,厚度较厚,连续性和成熟度良好,数量稍少,接近自体骨组的成骨情况,优于Bio-Oss组;观察期内均数随时间延长,有向天然骨组衍变的趋势;PRF诱导成骨表现为向心性的特点。结论:PRF可诱导新生骨形成,成骨效果接近生理状态,表现为向心性成骨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肖琼董露杨琴秋孙勇陈红亮赵峰芦帅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骨缺损骨诱导
数字化导板在口腔即刻种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板在口腔即刻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牙列缺损患者,共43颗种植体,其中前牙28颗,后牙15颗。采集患者口内光学印模及CBCT的DICOM三维数据后,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口腔内软硬组织的数据。根据缺失牙与邻牙、对颌牙的位置关系模拟排牙,依照人工牙的方向和角度,在拟种植区域虚拟植入种植体,其中前牙以舌隆突作为植入位点,深度为牙槽嵴顶下1~2 mm;后牙以中央窝作为植入位点,深度为牙槽嵴顶下1 mm。再使用Simplant软件生成导板图像,将图像转为STL格式,进行3D打印。消毒导板后,在数字化导板的引导下即刻种植,观察术后相关指标。结果种植体植入后的角度偏差为(3.25±1.02)°,深度偏差为(0.52±0.25)mm。术后6个月,种植窝颊侧垂直向骨吸收为(1.32±0.25)mm;术后1年,43颗种植体中,有35颗种植体得以随访,与种植修复完成时相比,其探诊深度(PD)和改良出血指数(mBI)虽有所增高,但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即刻种植中应用数字化导板,可引导种植体精确植入,确保种植效果,且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在修复后较为稳定,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郭川芦帅陈红亮赵峰钟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