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
- 作品数:3 被引量:82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近4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36
- 2008年
-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流域近4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生态环境效应。通过对和田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土地利用变化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综合动态度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全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均发生较大变化,全流域综合动态度为0.16,上游为0.08,中游为0.26,下游为0.16,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相对变化率为0.5,中游为1.625,下游为1.0。(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林地、草地和水域明显减少,耕地、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3)上游山地生态系统冰川退缩、天然植被退化;中游绿洲生态系统耕地扩张迅速,土壤盐渍化,人工渠、水库增加显著;下游荒漠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地沙化。
- 窦燕陈曦包安明
-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LUCC生态环境效应
- 2000—2006年中国天山山区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3
- 2010年
- 以中国境内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6年的遥感积雪产品积雪分布时间序列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对积雪分布的年际变化趋势、积雪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趋势、积雪频率以及积雪雪线高度的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积雪经历从秋季开始累积到春季开始消融的过程,1—2月积雪面积达到最大,7—8月面积最小.冬季积雪所占比例最大,超过50%;2)2000—2006年积雪面积年际变化略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趋势较明显,春、秋和夏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冬季积雪面积在海拔<4000m呈上升趋势,≥4000m呈下降趋势.在海拔2000m积雪的上升趋势达到最高点;3)从积雪频率来看,存在5个高值区,覆盖频率高达70%左右.从空间分布来看,天山中段积雪最多,东段次之,西段最少.在海拔3000m以下积雪次数较少,海拔3000m以上积雪次数显著增加.月积雪次数随海拔的变化表现为:海拔4000m以上各月的积雪次数都很多,12月至翌年2月在各高程带的积雪次数都较大;10—11月和3—4月积雪以海拔2500m为界,之下次数较少,以上次数增加显著;5—9月的积雪次数在海拔3000m以下非常少,在海拔3000m以上次数逐渐增加;4)以覆盖率≥40%相对应的海拔作为各个月份的雪线高度,天山山区平均雪线海拔在2875m.夏季雪线海拔在4000m以上;冬季雪线海拔在1500m.
- 窦燕陈曦包安明李兰海
- 关键词:海拔
- 基于站点的中国天山山区积雪要素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选取1961—2006年天山山区海拔高于1 000 m的17个气象站的月积雪日数、月最大积雪深度资料,分析天山山区季节性积雪年际变化趋势,探讨17个站点在最大雪深出现月份和海拔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积雪日数和月最大雪深变化趋势的类型,以及积雪变化的气候归因。结果表明:①按最大雪深出现的月份,天山山区积雪类型可分成4种,分别是1月、2月、3月和双峰。最大雪深出现月份的早晚和海拔高度有着很好的相关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出现的月份也越推后。②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近46年来都呈现略微的增加趋势,几乎所有站点的冬季积雪日数都占全年积雪日数的50%以上,最大雪深出现的年份和月份有很大的差异,90年代之后最大雪深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③根据积雪日数和最大雪深的变化趋势,可将站点的积雪变化类型分为3种:增加和减少同步、积雪日数减少而最大雪深增加、积雪日数增加而最大雪深减少。④分析17个站点月降水量、月平均温度、月空气湿度和全年小于0℃天数的变化趋势,得出天山山区积雪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降水量和月空气湿度的明显增加。
- 窦燕陈曦
- 关键词:积雪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