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6篇临床病理
  • 6篇临床病理特征
  • 6篇病理特征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2篇蛋白
  • 2篇染色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抗原
  • 2篇抗原修复
  • 2篇病理诊断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表达缺失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液基细胞学

机构

  • 1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梁鹏
  • 10篇刘智
  • 10篇李林丰
  • 9篇夏勤
  • 8篇杨娜
  • 8篇刘禄
  • 4篇崔丽娟
  • 3篇张薇珊
  • 3篇杨槐
  • 1篇夏娟
  • 1篇何姣
  • 1篇罗璇

传媒

  • 7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抗原修复方式及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抗原修复的最佳方式。方法: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病理科采用的四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ER、PR、C-erb B-2及E-Cadherin)进行染色对比以获取最佳抗原修复方法,在显微镜下评判其统计阳性率及阳性程度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ER、PR、C-erb B-2及ECadherin四项标记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抗原修复法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在阳性程度、显色强度及背景清晰度方面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要优于微波抗原修复法。结论: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与微波抗原修复法均是简便实用的方法,两者相比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法具有更强适用性。
刘智杨娜夏勤李林丰梁鹏夏涌然刘汝艺刘禄
关键词:免疫组化抗原修复
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和DOG1免疫组化染色的最适修复方法被引量:5
2018年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是一种通过利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特异性标记待测组织中蛋白的方法,是目前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常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1]。近年来发现,联合应用CD117、CD34和DOG1等一系列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在GIST的诊断和用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5]。由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组织中抗原决定簇存在一定程度的交联封闭,因此组织中的抗原不能与目标抗体进行有效结合,影响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导致结果不稳定[6-7]。
何姣罗启翅刘汝艺夏涌然梁鹏李林丰刘智夏勤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抗原修复CD117CD34DOG1
肺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肺小细胞癌(SCLC)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探讨肺小细胞癌临床及病理诊断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小细胞癌患者273例,均经病理诊断为肺小细胞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273例肺小细胞癌中男223例,女50例,年龄30~86岁。肺小细胞癌临床表现早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晚期则表现为体质量下降、疼痛、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性等恶病质症状。确诊方法:纤维支气管镜下活组织检查术217例(79.49%),穿刺活组织检查术45例(16.48%),肿瘤根治切除术11例(4.03%)。肺小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具有独特特征。273例标本中231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CD56为特异且较为灵敏的检测指标,肿瘤增殖活性采用Ki-67指数表示,Ki-67指数>50%者210例,占90.91%。结论:肺小细胞癌具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在肺癌中其恶性程度较高,临床治疗及病理诊断中需重视其特征,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以提高诊断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刘禄杨娜杨槐刘智李林丰夏勤夏涌然梁鹏刘汝艺
关键词:肺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确诊的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12例,分析临床诊疗资料,复查病理切片,寻找临床及病理诊断特征,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2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均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及CT特征,病理特征为肿瘤由表面细胞和圆形的间质细胞构成,形成4种组织形态。结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发病在我国较为常见,临床及病理极易误诊,需掌握临床及病理特征及时做出诊断,进行相应治疗。
刘禄杨槐张薇珊夏娟李林丰刘智夏勤梁鹏刘汝艺夏涌然罗启翅崔丽娟杨娜
桥本氏甲状腺炎伴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淋巴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完善患者临床资料,描述肿瘤光学显微镜下病理特点,辅助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检测,基因重排检测,经病理科会诊,复习相关文献后做出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符合手术切除治疗指证,行单侧甲状腺全切术,进行病理检查:甲状腺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周围见小至中等大B型淋巴细胞样肿瘤细胞,肿瘤的特征性病变为淋巴上皮病变和滤泡植入现象;肿瘤细胞行免疫组化检测,CD20(+)、CD3ε(-);肿瘤细胞行基因重排检测,人免疫球蛋白H亚型(Ig H)及人免疫球蛋白K亚型(Ig K)基因重排均提示有克隆性扩增峰。根据镜下特点、免疫组化标记检测、基因重排检测,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因其病变中含较多淋巴细胞,需对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边缘区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以防止漏诊和误诊。在病理诊断工作过程中应掌握桥本氏甲状腺炎、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边缘区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做出病理诊断,为临床治疗及病变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刘禄杨娜罗启翅罗璇漆虹麟刘智李林丰夏勤梁鹏崔丽娟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探讨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附16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脑膜瘤临床及病理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脑膜瘤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特点、脑膜瘤病理亚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总结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62例脑膜瘤病例,男43例,女119例。发生于大脑134例(82.72%)。大脑半球凸面发病最高部位为顶叶,共计46例(42.59%),高于大脑凸面其他三个部位(颞叶、额叶、枕叶)。脑膜瘤病理分为8个亚型。肿瘤临床预后分期分级:WHOⅠ级147例(90.74%),WHOⅡ级6例(3.70%),WHOⅢ级9例(5.56%)。脑膜瘤上皮膜抗原(EMA)标记阳性133例(82.10%),脑膜瘤波形蛋白(Vimentin)标记阳性158例(97.53%),因此本组脑膜瘤组织中EMA和Vimentin基本为阳性,脑膜瘤免疫组化辅助诊断中,免疫标记EMA及Vimentin均为最好的辅助诊断标记。结论: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肿瘤的最终确诊仍需要病理诊断,脑膜瘤病理组织形态较多,病理亚型复杂,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较为特异,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辅助诊断。脑膜瘤的分级是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病理诊断工作中应严格掌握脑膜瘤病理分级的标准及亚型,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准确参考。
刘禄杨娜刘智李林丰夏勤叶川刘汝艺梁鹏夏涌然
关键词:脑膜瘤病理
HPV16和Krt7表达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角蛋白7(Krt7)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的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5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组织样本50例以及慢性宫颈炎病理组织样本50例,分为宫颈癌组(n=50)、CIN组(n=50)以及慢性宫颈炎组(n=5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以上三组的样本的HPV16、Krt7表达量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的HPV16、Krt7的表达量,分析HPV16、Krt7与宫颈癌组、CIN组、慢性宫颈炎组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HPV16阳性表达率(100.00%)高于CIN组(58.00%)及慢性宫颈炎组(36.0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Krt7阳性表达率(86.00%)高于CIN组(54.00%)及慢性宫颈炎组(22.0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16与Krt7均阳性表达率(90.00%)高于CIN组(44.00%)及慢性宫颈炎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Krt7的阳性表达可能是宫颈癌的潜在标志物,在宫颈癌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林丰刘汝艺夏涌然梁鹏黄欣雨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HPV16
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胸腔积液细胞学标本238例,采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检测(TCT)法及传统手工细胞学涂片法进行细胞学检测,检测结果以病理活组织检查为标准,并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238例胸腔积液标本中,传统涂片法检出73例(30.7%),TCT法检出97例(40.8%)。238例中共检出肺癌80例,两种方法对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尤其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杨槐杨娜刘智夏勤李林丰崔丽娟梁鹏夏涌然刘汝艺刘禄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胸腔积液细胞学
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知网、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检索从建库开始至2021年6月。依据Cochrane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最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5075例胃癌患者,其中dMMR患者530例,占比为10.44%。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与dMMR有显著相关性(OR=0.60,95%CI=0.47~0.76,P<0.0001);劳伦分型与dMMR有显著相关性(OR=2.56,95%CI=1.49~4.39,P=0.0007);dMMR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有显著相关性(OR=1.40,95%CI=1.12~1.75,P=0.003);TNM分期与dMMR无显著相关性(OR=1.47,95%CI=0.88~2.44,P=0.14);伴有淋巴管浸润的胃癌与dMMR有显著相关性(OR=1.70,95%CI=1.23~2.36,P=0.001)。所有亚组纳入文献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dMMR的胃癌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对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叶川梁鹏何正乐张薇珊刘智
关键词:胃癌META分析
31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结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1例,行光学显微镜病理诊断,辅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1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部位为:直肠14例(45.2%),胃体7例(22.6%),贲门5例(16.1%),胃窦3例(9.7%),胃底1例(3.2%),降结肠1例(3.2%)。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瘤(NET)18例(58.1%),其中NETG1 12例(38.7%),NETG2 6例(19.4%),神经内分泌癌(NEC)5例(16.1%),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8例(25.8%)。嗜铬粒素(Cg A)为33.0%~80.0%,CD56为37.5%~100.0%,突触素(Syn)为91.7%~100.0%,Cg A和(或)Syn阳性及三个抗体至少一个阳性均达到100.0%。结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明确的命名和分类,肿瘤好发于直肠并且以神经内分泌瘤为主。光学显微镜下病理诊断及辅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唯一确诊方法。
刘禄杨娜刘智李林丰夏勤梁鹏刘汝艺夏涌然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