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奕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患者
  • 3篇电图
  • 3篇电信号
  • 3篇面肌
  • 3篇肌电
  • 3篇肌电图
  • 3篇肌电信号
  • 3篇肌肉
  • 3篇表面肌电
  • 3篇表面肌电图
  • 2篇下肢
  • 2篇下肢肌
  • 2篇下肢肌肉
  • 1篇上臂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拮抗

机构

  • 5篇顺德第一人民...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蔡奇芳
  • 5篇林奕
  • 4篇谭炎全
  • 3篇戴慧寒
  • 2篇王健
  • 1篇孙栋
  • 1篇林金来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减重步行训练系统与平衡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与平衡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训练,以了解该系统对患者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美国产“Mobility Reserch Gaitkeep...
孙栋林金来林奕蔡奇芳
文献传递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拮抗肌群在动态运动负荷下对协同收缩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变化的影响。方法11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4例正常人(正常组)利用动态运动负荷诱发双侧下肢屈伸膝关节,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偏瘫组与正常组组内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平均肌电值(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均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M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均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组MP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明显增高,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MPF、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能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而M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
谭炎全蔡奇芳林奕戴慧寒
关键词:脑卒中膝关节拮抗肌表面肌电图
帕金森病与脑卒中患者上臂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与脑卒中患者上臂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探讨帕金森病与脑卒中患者上臂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帕金森病患者35例、脑卒中患者25例和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利用在屈肘无负重和主动抗阻的静态...
谭炎全刘洁梅蔡奇芳林奕
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在被动、助力和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在被动、助力和主动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方法对24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7例正常对照组在被动、助力和主动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诱发双侧下肢屈伸髋及膝关节,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偏瘫组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均值明显减小,平均肌电值(AEMG)均值显著增大(P<0.001);活动侧的MF、MPF显著小于非活动侧(P<0.001),MF、MPF均值助力>被动>抗阻活动(P<0.05),AEMG均值抗阻>助力>被动活动,MF、MPF均值协同肌增大,AEMG均值拮抗肌及拮抗协同肌>主动肌及主动协同肌(P<0.01);健侧活动侧MF、MPF均值明显增高,患侧活动侧和健侧非活动侧明显下降;活动侧MF、MPF均值股外侧肌(VL)最大而非活动侧股内侧肌(VM)最大,活动侧、非活动侧AEMG均值股二头肌(BF)最大;偏瘫组双下肢四组肌肉MF、MPF均值减小,患侧以股直肌(RF)最小,健侧以BF最小(P<0.01),双下肢的AEMG均值明显增大,尤以BF增高最明显,特别是健侧下肢;四组肌肉AEMG均值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渐增大,其中BF始终是最大,而VM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增大最明显。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MF、MPF均值明显减小,而AEMG均值增大;活动侧的MF、MPF小于非活动侧,其中健侧活动侧明显增高,而患侧活动侧和健侧非活动侧明显下降;MF、MPF均值助力>被动>抗阻活动;AEMG均值抗阻>助力>被动活动,MF、MPF均值协同肌增大,AEMG均值拮抗肌及拮抗协同肌>主动肌及主动协同肌。
谭炎全戴慧寒林奕蔡奇芳王健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图
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动态运动负荷下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探讨在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11例脑卒中患者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利用动态运动负荷诱发双侧下肢屈伸膝关节,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两组各活动肢体间比较除AEMG斜率均值外MF、MPF、AEMG及MF斜率及MPF斜率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活动肌肉间比较MF、MPF、AEMG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MF斜率、MPF斜率及AEMG斜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活动肢体因素四个水平间比较除偏瘫组患侧与健侧之间的MF和AEMG、AEMG斜率均值和偏瘫组患侧与正常组左侧的MPF斜率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参数在偏瘫组与正常组组内、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活动肌肉因素4组肌肉间对比:主动肌与拮抗肌以及协同肌AEMG、MPF差异有显著性,协同肌之间MF、MPF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拮抗肌与协同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进行线性功率谱分析和平均肌电值及疲劳试验分析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别是活动肢体因素,原因尚待深入研究。
谭炎全戴慧寒蔡奇芳林奕王健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