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强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细胞
  • 2篇肠癌
  • 1篇新辅助放化疗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神经纤维
  • 1篇神经纤维瘤
  • 1篇神经纤维瘤病
  • 1篇神经纤维瘤病...
  • 1篇嗜铬
  • 1篇嗜铬细胞
  • 1篇嗜铬细胞瘤
  • 1篇肿瘤干细胞
  • 1篇肿瘤治疗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间质肿...
  • 1篇细胞瘤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3篇李玉强
  • 2篇裴海平
  • 1篇伍韶斌
  • 1篇喻南慧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裴海平1朱红1谭风波1张兴文裴谦1宋享平1喻南慧李玉强
1.研究结果: 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及湖南省科技厅项目的资助下,以结直肠癌细胞株及该单位大数据库临床病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随访登记及统计分析,挖掘及验证影响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分子靶标及临床病理因素。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肿瘤治疗
原发灶肿瘤体积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反应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用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TV)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可行性。方法:回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胃肠外科2009年3月—2015年12月行nCRT后予以根治性切除的LRAC患者107例资料,分析LARC患者行nCRT后到达pCR的临床预测因素,免疫组化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直肠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并分析原发灶GTV与直肠癌干细胞的关系。结果:107例LARC患者中,25例(23.36%)获pCR。LARC患者的原发灶GTV与肿瘤原发灶沿肠纵轴长度(r=0.580,P<0.001)及肿瘤原发灶最大径(r=0.608,P<0.001)均成正相关,但pCR患者与非pCR患者间仅在原发灶GTV(P=0.024)、nCRT前血清CEA水平(P=0.020)及多药化疗方案(P=0.05)方面存在明显差异。ROC曲线确定原发灶GTV判断肿瘤反应的最佳截点值为70.29 cm^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原发灶GTV(<70 cm^3)(P=0.019)与多药联合化疗(P=0.032)LRAC患者nCRT后pCR的独立促进因素;大原发灶GTV(≥70 cm^3)的患者肿瘤组织CD133表达量明显高于小原发灶GTV(<70 cm^3)的患者(P=0.017)。结论:原发灶GTV可作为LARC患者行nCRT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原发灶GTV大者pCR率低,原因可能部分与原发灶GTV越大肿瘤中的肿瘤干细胞量越高有关。
李玉强裴谦裴海平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干细胞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小肠间质瘤及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背景与目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前研究表明,NF1患者继发肿瘤风险较高,包括嗜铬细胞瘤(PHEO)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NF1患者中,同时合并以上两种肿瘤的病例极为罕见。笔者报告1例合并小肠间质瘤(SIST)及PHEO的NF1患者诊疗经过,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SIST及PHEO的NF1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7岁;因体检CT检查时偶然发现左肾上腺肿块及小肠肿物,于2022年4月收治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胃肠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控制不佳,有多发性皮肤结节病史30余年,且呈加重趋势。皮肤肿块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F1c.586+1G>a突变,符合NF1。手术切除小肠肿块和肾上腺肿块后,病理检查分别确诊为SIST和肾上腺PHEO。术后定期复查CT,至今未出现SIST及PHEO复发。结论:对NF1合并SIST及PHEO,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郑林熠李玉强陶醉李丰源刘伟刘伟裴海平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小肠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病1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