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媛

作品数:8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生长猪
  • 2篇日粮
  • 2篇日粮纤维
  • 2篇
  • 1篇豆粕
  • 1篇短链脂肪酸
  • 1篇燕麦
  • 1篇燕麦麸
  • 1篇养分消化
  • 1篇养分消化率
  • 1篇益生菌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肉鸡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饲粮
  • 1篇饲粮类型
  • 1篇体外发酵
  • 1篇体外法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张宏福
  • 8篇朱丽媛
  • 6篇卢庆萍
  • 4篇孟丽辉
  • 4篇庞敏
  • 2篇吴维达
  • 2篇夏冰
  • 1篇唐湘方
  • 1篇解竞静
  • 1篇张晓迪
  • 1篇陈亮
  • 1篇刘静波
  • 1篇孙永波
  • 1篇孟庆石

传媒

  • 4篇动物营养学报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体外法研究纤维日粮的发酵特性及对猪氮排放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利用体外法探讨并比较不同纤维日粮的发酵特性及对猪氮排放相关指标的影响,为生猪生产中合理应用日粮纤维及减少氮排放的日粮配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择小麦、麦麸与燕麦麸3种原料,采用酶-重量法(AOAC Method 985.29)提取原料中的总日粮纤维组分,得到小麦纤维、麦麸纤维与燕麦麸纤维。以玉米-豆粕为基础,分别添加5%的提取纤维,形成3种纤维日粮:小麦纤维日粮(WF)、麦麸纤维日粮(WBF)与燕麦麸纤维日粮(OBF)。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模拟猪胃-小肠消化;采集6头健康、体重接近的生长猪的新鲜粪便,混合均匀后与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接种液,定量装入发酵瓶中模拟大肠发酵。日粮经胃-小肠仿生消化后,称取200 mg的消化产物于装有30 m L接种液的发酵瓶中,转入(39±0.25)℃培养箱中,分别在发酵4、12、24、36、48和72 h,取出对应发酵瓶,收集发酵残渣与发酵液,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在体外大肠发酵阶段,不同纤维日粮组的干物质降解率(IVDMD)及发酵液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p H、氨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产量有显著差异(P<0.05):(1)在发酵4与12 h,OBF组的IVDMD在3组中最高(P<0.01),其他时间点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4 h,OBF组的IVDMD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8.32%、15.21%(P<0.01);在12 h,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4.87%、10.06%(P<0.01)。(2)在发酵24与36 h,OBF组发酵液总SC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72 h,OBF组与WBF组极显著高于WF组(P<0.01),在4与12h,OBF组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P=0.0599;P=0.0504)。在24 h,OBF组发酵液总SCFA含量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27.32%、17.11%(P<0.05);在36 h,比WF组与WBF组分别高16.65%、25.96%(P<0.05)。(3)在发酵4与12 h,OBF组发酵液p H在3组中最低(P<0.01);在24、36与72 h,OBF组与WBF组显著低于WF组(P<0.05)。(4)在发酵24与48 h,OBF组发酵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朱丽媛卢庆萍夏冰刘正群孙永波张宏福
关键词:日粮纤维生长猪体外发酵发酵特性
麦麸、燕麦麸对生长猪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试验旨在研究麦麸、燕麦麸对生长猪氮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5头健康、日龄、体重接近(IBW,46.45±3.20kg)的长×大阉公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麦麸饲粮和燕麦麸饲粮(分别以20%的麦麸和燕麦麸替代基础饲粮)。试验第27d和28d采集粪便与尿液样品,测定新鲜粪便与尿液的总氮和氨氮含量,以及粪便与尿液贮存0h、9h、24h、48h、72h和7d后的氨氮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燕麦麸组粪便pH显著低于基础组和麦麸组(P〈0.05);麦麸组尿液pH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各处理组新鲜粪便与尿液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麦麸组和燕麦麸组尿液总氮含量分别比基础组低20%和52%(P〈0.05);燕麦麸组粪便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基础组和麦麸组(P〈0.05)。各处理组粪便与尿液的氨氮含量均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麦麸组粪便在贮存各时间点(0h除外)的氨氮含量显著低于基础组和燕麦麸组(P〈0.05);燕麦麸组尿液贮存48h、72h后的氨氮含量显著低于基础组和麦麸组(P〈0.05),麦麸组又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燕麦麸组和麦麸组尿液在贮存各时间点(0h和24h除外)的氨氮含量都低于基础组,且降低幅度分别为13-28%和5-16%。(结论)综合以上结果,饲粮中添加20%麦麸可降低生长猪尿液总氮含量、尿液与粪便贮存后的氨氮含量;而添加20%燕麦麸可降低生长猪尿液总氮含量、尿液贮存后的氨氮含量。燕麦麸降低尿氮含量及尿液贮存后氨氮含量的效果优于麦麸,这可能与其可溶性日粮纤维含量(Soluble dietary fiber,SDF)较高有关。
朱丽媛卢庆萍庞敏孟丽辉张宏福马金霞
关键词:麦麸燕麦麸生长猪
基础饲粮类型对生长猪豆粕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评定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本试验旨在使用线性回归法和差量法研究基础饲粮类型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TID)的影响。选用32头初始体重为(28.9±0.7)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公猪,采用有重复的8×2不完全拉丁方设计,8种试验饲粮,进行2期消化试验。8种试验饲粮包括2种基础饲粮类型(玉米淀粉组和玉米组)和4种豆粕添加水平(0,13%,26%和39%)。每期消化试验包含7d,其中5d的饲粮适应期和2d的回肠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除赖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外,以玉米为主的基础饲粮中回肠总氮和氨基酸排泄量显著高于以玉米淀粉为主的基础饲粮(P<0.01)。除脯氨酸外,生长猪回肠总氮和氨基酸排泄量随饲粮豆粕添加水平提高呈线性显著增加(P<0.01)。使用差量法测定氨基酸TID时,以玉米为主基础饲粮中总氮和甘氨酸的TID显著高于以玉米淀粉为主的基础饲粮(P<0.05),但玉米淀粉为主的基础饲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TID显著高于玉米为主的基础饲粮(P<0.05),基础饲粮类型对其他氨基酸TID无显著影响(P>0.05)。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氨基酸TID时,生长猪饲喂以玉米淀粉为主的基础饲粮和以玉米为主的基础饲粮对总氮和氨基酸的TID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生长猪对总氮和氨基酸TID的测定不受基础饲粮类型的影响。
刘正群刘静波陈亮朱丽媛孟庆石张宏福
关键词:基础饲粮氨基酸生长猪差量法
日粮纤维来源对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不同来源的日粮纤维(DF)对生长猪养分和总能(GE)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及后肠发酵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有重复的4×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包括4种试验饲粮和3个饲养周期,每个周期12 d。这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甜菜粕饲粮、麦麸饲粮和燕麦麸饲粮(3种纤维饲粮分别以20%的甜菜粕、麦麸、燕麦麸替代基础饲粮)。选择8头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初始体重(19.0±1.8)kg],分别在3个饲养周期交替饲喂4种试验饲粮。结果表明:生长猪饲粮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GE、粗灰分(ash)和碳水化合物(CHO)的ATTD、AID及后肠发酵率均受DF来源的显著影响(P<0.05)。甜菜粕、麦麸和燕麦麸饲粮组DM、GE和CHO的ATTD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甜菜粕饲粮组CP的ATTD显著低于其他3种饲粮组(P<0.05)。饲粮组DM、GE、ash和CHO的AID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基础饲粮>燕麦麸、麦麸饲粮>甜菜粕饲粮。甜菜粕与燕麦麸饲粮组CP的AID显著低于其他2种饲粮组(P<0.05)。可溶性日粮纤维(SDF)含量最高的甜菜粕饲粮,其组DM、GE、ash与CHO的后肠发酵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饲粮组(P<0.05)。甜菜粕饲粮组DM、GE与CHO的后肠消化率分别比基础饲粮组的高12.4%、7.81%和12.6%(P<0.05)。综上所述,DF来源(麦麸、燕麦麸或甜菜粕)会显著改变生长猪饲粮GE和养分消化率,而富含SDF的甜菜粕可显著提高饲粮各养分在后肠的发酵率。
孟丽辉庞敏朱丽媛吴维达卢庆萍张宏福
关键词:生长猪日粮纤维消化率
益生菌抵御大鼠急性腹泻的效果及其对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酪酸梭菌或唾液乳酸菌对预防急性腹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选取清洁级21日龄断奶Wistar大鼠[平均体重(57.45±6.23)g]48只,随机分在4个组:正常对照组(C1组)、模型对照组(C2组)、酪酸梭菌组(T1组)、唾液乳酸菌组(T2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大鼠。试验期共9 d,C1、C2组经口灌服生理盐水,T1、T2组分别灌服酪酸梭菌和唾液乳酸菌。第8天开始除C1组外,其余各组灌服番泻叶制剂致泻,记录各组大鼠腹泻情况。试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采集血液及肠道样品。结果显示:1)灌服番泻叶后各组大鼠均出现腹泻。C2组稀便率、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C1组(P<0.01);而与C2组相比,T1、T2组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C2组相比,T1、T2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且T1组回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升高。3)C2组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C1组;而与C2组相比,T1组回肠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说明,在本试验中,酪酸梭菌与唾液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番泻叶引起的大鼠急性腹泻,降低肠道通透性,同时具有增强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庞敏卢庆萍朱丽媛夏冰张宏福
关键词:酪酸梭菌急性腹泻肠道黏膜屏障
猪舍中氨气的产生、危害和减排措施被引量:31
2015年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场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也显著增加,导致氨气排放量大幅上升,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与猪健康。因此,如何减少氨气的产生与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阐述了氨气的产生机理和主要危害,并对减少氨气产生和排放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朱丽媛卢庆萍张宏福孟丽辉庞敏
关键词:氨气减排
网上平养模式下肉鸡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本试验旨在利用呼吸舱测定白羽肉鸡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量并研究其排放趋势。选取3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平均分配在3个呼吸舱中,网上平养至42日龄。试验期间实时监测通风量及进气口、排气口处的CO_2、N_2O和CH_4浓度,计算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白羽肉鸡平均CO_2、N_2O和CH_4排放量分别为(31.40±11.45)g·d-1·bird-1、(9.13±0.43)mg·d-1·bird-1和(0.40±0.15)mg·d-1·bird-1;42d生长期内CO_2、N_2O和CH_4总排放量分别为(1 318.94±480.91)g·bird-1、(374.01±17.68)mg·bird-1和(16.67±6.17)mg·bird-1。肉鸡CO_2和N_2O每日排放量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多,且分别在24和27日龄之后维持在平稳状态;CH_4排放较少,在评估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时可以不予考虑。
张晓迪朱丽媛卢庆萍孟丽辉唐湘方张宏福
关键词:肉鸡温室气体
饲粮纤维影响猪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肠道健康包括有效的营养物质吸收、稳定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健全的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肠道的健康状况决定了动物的健康状况。肠道健康取决于饲粮、肠道黏膜和肠道微生物群落3个主要方面。饲粮纤维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组成的成分和结构复杂的混合物,具有改善肠道营养物质吸收、降低肠道环境p H、改变有益菌与潜在致病菌比例、优化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加强黏膜屏障作用等功能。来源不同和理化性质相异的饲粮纤维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不一致。本文就饲粮纤维的分类、理化性质及其对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饲粮纤维在猪饲粮生产上的进一步广泛合理利用。
吴维达解竞静朱丽媛张宏福
关键词:肠道健康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