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高杰
作品数:
1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更多>>
合作作者
李晓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艺术
主题
1篇
电影
1篇
游子
1篇
语境
1篇
台湾电影
1篇
弃子
1篇
跨地域
1篇
悲情
机构
1篇
复旦大学
1篇
兰州大学
1篇
厦门大学
1篇
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1篇
李晓灵
1篇
张高杰
传媒
1篇
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
1篇
2015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跨地域语境中台湾电影的台湾形象建构与迁化
被引量:2
2015年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子"形象被加以建构和塑模。台湾历史性地纠结于我性的祖国之"母"、"宰制之父"(清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和"传统之父"与他性的"殖民之父"(日本)和"西方之父"(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夹缝"中,表现为悲情"弃子"和现代"游子"的演变。台湾形象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文化乡愁和历史的无家焦虑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中最为纠结和最为繁复的特殊景观,昭示了想象和建构的艰巨性。
李晓灵
张高杰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