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加综合征合并或不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特征及差异
- 2022年
- 背景与目的:布加综合征(BCS)和门静脉血栓(PVT)分别是肝脏血流流出道和流入道阻塞的临床疾病,BCS合并PVT (BCS-PVT)时,肝脏血流严重紊乱,肝硬化、肝脏结节、临床症状和预后复杂。本研究旨在分析BCS合并或不合并PVT患者的特征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22年6月诊断为BCS的49例患者,其中38例为单纯性BCS,11例为BCS-PVT。所有患者均进行连续随访记录特征,按临床症状、病因、影像检查、治疗和预后等分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差异。结果:38例单纯性BCS患者肝功能分级主要为A级和B级,81.6%选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28.9%患者病因明确。11例BCS-PVT患者中肝功能分级主要为B级和C级,45.5%选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36.4%选择肝移植治疗,63.6%患者病因明确。单纯性BCS患者均不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63.6%BCS-PVT患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75%的BCS-PVT不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症状急性加重,需要肝移植治疗。结论:BCS患者以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阻塞为主,单纯性BCS和BCS-PVT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症状轻,常选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而BCS-PVT不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症状重,最好接受肝移植治疗。BCS中PVT、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患者的症状。
- 韩田常庆尧高明史志勇张安红张丽张瑞徐钧
-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血栓形成门静脉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 肝移植受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诊治经验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总结尸体供肝肝移植前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5例尸体供肝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分别以"肝移植"和"新型冠状病毒","liver transplantation"和"2019 novel coronavirus"或"SARS-CoV-2"为中英文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自建库至2023年2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合上述5例受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发病情况、肝移植手术适应证,术前术后诊治经验。结果5例肝移植受者中,2例分别于术前14 d和20 d进行SARS-CoV-2 RT-PCR检测结果呈阳性,术前检查转阴,无临床症状且胸部CT检查提示无肺炎表现,移植术后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3例分别是术后1 d、10 d和16 d行SARS-CoV-2 RT-PCR检测呈阳性,其中1例术后感染病例在感染后11 d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度,并迅速进展为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治疗后器官功能逐渐恢复,另2例经治疗后SARS-CoV-2 RT-PCR检测呈阴性,至随访截止,所有受者均健康存活。文献检索最终找到符合条件的英文文献9篇,未检索到中文文献,共15例感染SARS-CoV-2的肝移植受者,其中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移植肝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感染SARS-CoV-2的肝移植受者,术前RT-PCR转阴,接受移植手术是可行的。对于移植术后早期SARS-CoV-2感染的受者,严密监测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及时抗病毒治疗,减少免疫抑制的使用,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 张瑞张和钊史志勇张安红徐钧
- 关键词:肝移植新型冠状病毒
- 超声引导下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技术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的初步应用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要点,探讨操作策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20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60例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操作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中,沿原窦道成功完成引流管更换58例,成功率96.67%,其中扩张窦道置入粗级别引流管47例,置入原型号引流管11例。平均操作时间为15.8(12.0~19.0)min,需用局部麻醉剂。28例为PTCD引流,23例为胆囊引流,9例为T管引流,均引流胆汁。术后观察引流情况,均较前好转,有效率100%,术后回访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引导下引流管更换简便、安全、可行,为其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持。
- 张安红张安红马杰马杰邱博伊鑫鲁志华郑立杰韩田张丽张丽姜远辉
- 关键词:胆道外科手术引流术穿刺术引流管
- 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 2009年
- 目的: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其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行140例SD→LEW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27.0±3.1)min;供肝修整时间为(11.0±2.1)min;受体手术时间为(30.0±2.5)min;无肝期为(15.0±2.6)min。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2d以上)为87%,1周存活率为81%,1个月存活率为72%。结论:提高手术技巧,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大鼠术后存活时间。
- 张安红李元栋邹浩军徐钧
- 关键词:肝移植动物模型手术技巧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总管内瘘1例报告被引量:2
- 2022年
- 患者男,66岁,主因“间断发热伴皮肤巩膜黄染3月余”于2020年11月24日收入我科。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体温升高,呈间断低热,约37.6℃,伴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不伴腹痛、腹胀等不适。合并2型糖尿病6年,高血压10年,均口服药物治疗,血糖、血压控制尚可,无手术及外伤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检查阴性,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墨菲征阳性,未触及包块,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未见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张安红徐钧张瑞昕郭宏伟
- 关键词:生理反射肝总管口服药物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心肺检查尿色
- 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 2023年
-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与肝硬化、炎症、免疫等局部和全身多种因素相关,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较为常见,会增加手术难度和受者预后不良风险。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精进和影像等相关科室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对PVT的病理生理、筛查诊断、评估分级和围手术期防治等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本文就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PVT的管理展开综述,为提高临床应对能力、改善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提供参考。
- 冯俊凯张安红闫哲宁马艳波
-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处理
- 小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自1993年11月Hashikura等[1]报道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以来,该手术已成为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代谢性肝脏疾病和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在过去20年中,活体肝移植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增加[2],移植物会在肝移植后1年内再生到受体初始标准肝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的大小,以完全满足其代谢需求[3],但是大约20%的受体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这是LDLT一种常见的并发症[4],而SFSS的发生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本文就小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
- 于高史志勇张瑞张安红张丽徐钧
- 关键词:小肝综合征活体肝移植慢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移植物肝脏疾病
- 脾脏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 2024年
-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周细胞(血管周围)肿瘤,主要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和血管成分构成,临床以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诊治1例的脾脏AL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 杨佩涛张安红张瑞昕张丽徐钧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瘤脾脏病例报道疾病特征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脾功能亢进的治疗策略
- 2024年
- 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的综合征^([1])。一般又可分为原发性脾功能亢进、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隐匿性脾功能亢进。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最为常见^([2])。
- 杨佩涛史志勇张瑞张安红张丽韩田徐钧
-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肝移植患者脾肿大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