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杰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昌邑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综合康复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后,其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抽取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均选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36例。将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FMA评分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可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 梁晓娜孙艳杰
- 关键词:综合康复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功能
- 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70例,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为2018年2月~2018年7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功能锻炼干预,而观察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保证患者的健康,其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梁晓娜孙艳杰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僵硬
- 某市一大型国企职工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增强职工的健康观念,促进职工改善生活习惯,建立体检意识。方法以某市一大型国企职工的健康体检为对象,连续两年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体检结果统计,该国企2013年参加体检职工总数为1037人,检出各种阳性指征总数共1192,其中31%的职工有一种或多种阳性指征。2014年参加体检职工总数为1217人,各种阳性指征有1208种,有18%的职工有一种或多种阳性指征。结论定期体检是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重要途径,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定期随访等手段可以督促青年职工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达到健康体检的目的。
- 孙艳杰
- 关键词:健康体检大型国企
- 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分析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共计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和治疗,观察组则利用头皮针治疗。结果:在认知功能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头皮针治疗的效果较为可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的额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孙艳杰梁晓娜
- 关键词: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康复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
- 2017年
- 目的探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运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根据自愿原则划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常规药物吡拉西坦治疗分别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P300潜伏期、波幅及MoCA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323.67±4.52)ms、(10.37±0.75)μV优于对照组的(358.83±20.37)ms、(10.41±0.73)μV(P<0.05)。针对MoCA量表评分情况,观察组治疗后MoCA量表总评分(24.85±0.2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91±0.17)分(P<0.05)。结论运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后,可有效缩短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同时使得认知功能明显改善。
- 孙艳杰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认知功能障碍康复
-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应用磁共振DWI、ASL技术中的探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应用磁共振DWI和ASL技术,从功能影像学水平来评价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揭示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中枢机制。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增加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磁共振DWI、ASL检查,测量责任病灶的面积、ADC值和CBF值。对比分析三个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责任灶面积、ADC值、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94、1.670、0.849,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0、2.662、2.927,P<0.05)。结论: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卒中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其疗效可以通过DWI和ASL技术证实。
- 聂素林李鲁波孙艳杰尹魁明姜亦农
- 关键词:针灸缺血性脑卒中DWIA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