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青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热稳定
  • 3篇热稳定性
  • 3篇微合金
  • 3篇微合金钢
  • 3篇合金
  • 3篇合金钢
  • 2篇贝氏体
  • 1篇低碳微合金
  • 1篇低碳微合金钢
  • 1篇预变形
  • 1篇预应变
  • 1篇铌含量
  • 1篇冷变形
  • 1篇

机构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贺信莱
  • 3篇杨善武
  • 3篇张瑞
  • 3篇吕海青
  • 2篇孙超

传媒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预变形方式对微合金钢中贝氏体热稳定性的影响
2009年
采用光学金相、硬度测量结合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经过弯曲或扭转变形的含铌微合金钢在等温受热时的组织稳定性问题.研究发现:弯曲与扭转变形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微合金钢的硬度;在随后的550℃等温受热过程中,弯曲变形区的硬度迅速下降,同时伴随贝氏体向平衡组织的演变;而扭转区在等温过程中的硬度始终高于未变形区,同时钢中贝氏体组织基本得以保持.扭转应变量越大,硬化效果越强,并且在随后的等温受热过程中能保持这种硬度上的优势.弯曲与扭转变形均导致贝氏体板条内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弯曲变形区的位错分布不均匀,其中的低位错密度区易于在随后的等温受热过程中演变为平衡组织多边形铁素体的形核核心;而扭转变形区内位错分布均匀,并且在随后的等温受热过程中位错分布不发生显著改变.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的冷变形方式对微合金钢中贝氏体热稳定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吕海青杨善武孙超张瑞贺信莱
关键词:微合金钢预变形贝氏体热稳定性
碳铌含量对微合金钢中贝氏体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冷弯实验、等温热处理结合硬度测量、光学金相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术观测分析了微合金钢中贝氏体组织在A1以下温度受热时的组织演化历程。结果表明,提高微合金钢的碳铌浓度积可以显著延缓贝氏体组织趋于平衡的演变,阻碍钢的软化进程。冷变形在增加钢的初始硬度的同时也加快了随后的受热过程中钢的软化和显微组织向平衡组织演化的进程。张应变和压应变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应变对组织演变的促进效果几乎相同。冷变形提高了钢中位错密度,也加剧了位错分布的不均匀性,后者是预应变加速组织演变的直接原因。在等温受热过程中贝氏体组织的演变首先是贝氏体板条内的位错发生重新分布,在板条边界附近形成高位错密度区,并同时伴随有低位错密度区出现,然后低位错密度区跨越板条边界形成铁素体晶核并不断吞噬高位错密度区,最终完全演变为平衡组织多边形铁素体。
吕海青杨善武张瑞孙超贺信莱
关键词:冷变形微合金钢贝氏体热稳定性
预应变对低碳微合金钢热稳定性的影响
微合金钢的贝氏体组织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但这类组织在受到外界热扰动时有可能向平衡组织演化,澄清这一演化的机制有利于解决其稳定化问题。本工作采用冷弯实验、等温热处理结合硬度测量、光学金相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术观测分析了贝...
吕海青杨善武张瑞贺信莱
关键词:热稳定性预应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