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成
- 作品数:6 被引量:7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4
- 2009年
- 目的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内几条重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探讨其动力学过程。方法通过该造山带中各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分析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和大陆动力学体系演化等地质过程。结果①洛栾构造带是二郎坪弧后盆地与华北板块南缘的陆内构造拼合带,形成于365 Ma±,挤压方向为240→60°;②商丹断裂带在260 Ma±形成,挤压方向为220→40,°以压扁作用为主,正花状构造,显示出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特征;③襄广断裂带是扬子板块在220 Ma±,由185→5°方向与大别造山带斜向汇聚的结果;④殷马断裂带为一条右行平移的韧性剪切带;⑤武穴构造对接带是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的构造复合带,是在140 Ma±扬子板块总体由S→N挤压所致;⑥宜鲁构造带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界,为S→N逆冲的叠瓦状推覆构造,上地壳缩短率为52%;⑦郯庐断裂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东端的一条多期活动的剪切带。结论秦岭—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不同构造体制转换、板块构造系统发展、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以及大陆动力学体系发展演化等地质过程;显示出古生代以来逆时针"转动挤压"到"三面围限"的动力学过程。
- 宋传中张国伟任升莲李加好黄文成
- 关键词:秦岭-大别造山带大陆动力学斜向汇聚
- 大别造山带南缘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
- 大别山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自古生代以来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中生代扬子板块相对于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陆内俯冲,到侏罗纪至白垩纪的后造山伸展。目前对大别山南缘构造变形的研究,认为该区域确实存在后造山伸展阶段的滑脱变形...
- 陈泽超宋传中黄文成张浩然连芸张华
- 关键词: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
- 秦岭石人山岩块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 石人山岩块主要发育在秦岭伏牛山东段北麓的石人山地区,是一个近东西向展布的、似透镜状的地质块体。洛南-栾川构造带的东段是石人山岩块的南部边界,表现为由北向南逆冲的剪切带,并出现脆性、脆韧性和韧性剪切带相见出现的不均匀变形特...
- 任升莲宋传中连芸张华李加好黄文成张浩然
- 关键词:变质矿物
- 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的特征、属性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15
- 2010年
- "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是特提斯构造体制与太平洋构造体制交汇、衔接和转换的焦点部位,主要包括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三大著名的构造单元,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动力学深部过程与浅表响应的经典地区。将大陆造山带、大型断层、矿集区结合起来,瞄准板内变形、运动学和动力学,建立区内大陆动力学的系统研究框架,研究两大构造体制转换的精细过程,分析陆内构造演化和动力学的深部过程与浅部效应,将有助于大陆动力学理论的新突破,指导"第二成矿空间"的深部找矿。
- 宋传中黄文成Shoufa Lin任升莲李加好涂文传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
- 大别山南缘(团陂-马垅剖面)构造变形分析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大别造山带自形成以来经历了早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碰撞,以及后造山伸展阶段的伸展滑脱,岩层中保留了多期的构造变形记录,导致俯冲碰撞期的构造变形难以识别。文章重点研究大别山南缘团陂至马垅这一剖面,通过野外的宏观构造及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得知该地区岩石的有限应变测量值为1.5-2.0,岩石形成温度为300-700℃,并探讨大别造山带南缘俯冲期的构造变形记录。
- 陈泽超宋传中黄文成连芸蔡志川
-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
- 秦岭石人山岩块的构造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2010年
- 通过对石人山岩块进行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分析,总结出在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影响下,该岩块的变质-变形特征,并阐述其变化规律。石人山岩块的南部边缘发育有一套混合岩带,褶皱强烈,基性岩条带十分清晰。岩石的变质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变浅,从低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的片岩到片麻岩,再到花岗岩,暗色矿物逐渐减少,与花岗岩呈过渡关系;由南向北,随着远离断裂带,岩石结构由碎裂结构向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变化;岩石构造由片状构造向片麻状构造—变余构造变化,变质程度总体是由强变弱、连续的渐变过程;石英的重结晶型式和边界形态、长石变形情况显示:洛南—栾川断裂带和石人山岩块岩石的变质温度范围在300~550℃,属中高温条件;由于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出现温度的非协调现象;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的分维数为1.332~1.243,从洛南—栾川断裂带往北,随着远离断裂带,呈减小趋势;应变速率值为6.75577×10-16~1.81072×10-16,属于中应变速率条件,并且越靠近断裂带应变速率越大,远离断裂带应变速率逐渐减小。
- 任升莲宋传中李加好陈泽超黄文成张浩然张华
- 关键词:流变学秦岭造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