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力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株甲烷利用菌的分离、鉴定和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土壤中能利用甲烷的细菌类型及特性。方法:运用传统的富集、分离、纯化方法得到1株甲烷利用菌,结果:该菌株在显微镜下呈球形,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72h后OD值可达到0.8左右,其最适生长温度30℃,最佳pH值7左右。对该菌株进行了16SrDNA扩增,测序结果表明其与Pseudoxanthomonas菌属的序列相似性为93%,其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假黄单胞菌为不同的属。甲烷消耗气相色谱分析结论显示,120h后培养瓶中的甲烷浓度降低60%左右,说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利用甲烷的性能。
- 孔淑琼佘跃惠易绍金魏力黄晓武冯志云
- 关键词:生理生化特性
- 渤海稠油的微生物降解特性被引量:8
- 2009年
- 实验研究了异源菌GMB和本源菌对两种渤海稠油的降解特性。GMB分离自大港油田,芽孢杆菌属,最适生长温度5065℃,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本源菌即原油样本身所含的烃降解菌。油样372(65℃、20l/s黏度2.23Pa·s)和油样373(5.15Pa·s)在60℃培养7天。油样372和373的黏度在本源菌作用后分别降低13.74%和22.89%,在GMB作用后分别降低17.67%和40.39%。油样族组分变化随油样不同而异,普遍规律是饱和烃减少,芳烃、非烃增多,沥青质大幅减少,本源菌、GMB作用后的沥青质含量,油样372由21.25%分别减至18.82%、12.72%,油样373由20.06%分别减至18.81%、17.95%,显示GMB能有效降解沥青质。烷烃碳数分布表明,本源菌特别是异源菌GMB的作用,使nC17nC33尤其是nC26nC33大幅减少,GMB使Pr/C17和Ph/C18显著增大。从微生物与原油间的3种相互作用解释了实验结果。
- 孔淑琼魏力佘跃惠黄晓武金莉玲
- 关键词:原油降解菌渤海稠油族组成沥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