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荣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水稻营养生长期快速出叶基因型的发现及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通过对14个水稻品种分期播种试验,发现在籼稻品种盐恢559中存在一种营养生长期快速出叶基因型.将盐恢559与出叶速率最慢的Lemont进行比较,两者在各播期的播始历期均相近的情况下,前者的主茎叶片数始终比后者多4~5张,出叶速率极显著快于后者,且出叶速率差异主要表现在秧田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期两品种的出叶速率差异不显著。分析盐恢559、Lemont及其配制的2个回交群体及F2群体的单株出叶速率,推测盐恢559的快速出叶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可能存在效应较大的数量基因。通过对双亲及回交后代群体中部分类型亚群体性状调查发现,这种基因型出叶速率快,单株茎蘖数、茎蘖增加速度以及高峰苗均相对较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明显高于出叶速率慢的类型。讨论了对这种快速出叶基因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及育种应用的可能性。
- 潘存红陈宗祥毛海燕张亚芳左示敏程金荣潘学彪
- 关键词:主茎叶片数
-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
- 2011年
- 于玉米雄穗始花开始,利用手持糖度计(PAL-1),分7个时期测定3个自交系茎秆糖含量,研究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茎秆糖含量总体表现为递增,并且有低—高—低的变化趋势。(2)随着节位上升,从基部到顶部不同节间糖含量变化较复杂,自交系98A-04和义6从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自交系新单053从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变化不大,可能与新单053株高较矮,节间较短有关。(3)在2/3乳线期,籽粒产量对茎秆糖含量积累无显著影响,棒3叶面积对茎秆糖含量的积累有显著的正效应。
- 卞云龙邓德祥孙东雷印志同王益军谢庆春贾波程金荣
- 关键词:玉米茎秆糖含量
- 大麦新品种扬农啤5号在沿海地区的综合表现被引量:1
- 2007年
- 大麦新品种扬农啤5号在沿海地区进行2年6个试点的试验,其表现为:株高为83.9cm,千粒重为39.7g,每穗粒数22粒,有效穗粒数为804万/hm2,全生育期204d,综合性状优于单二大麦,产量比单二大麦增产12.80%,制麦品质达到优级标准。
- 刘玉春刘彪徐济虎黄德胜许如根程金荣
- 关键词:大麦扬农啤5号
- 玉米茎秆高糖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被引量:6
- 2010年
- 以151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玉米茎秆高糖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自交系茎秆含糖量(B rix)变化范围为3.5%~16.9%,能为茎秆高糖玉米新品种选育所利用的自交系(B rix≥10%)种质资源比较丰富,约占测定自交系总数43.1%。通过聚类分析,151个玉米自交系按茎秆含糖量差异可分为3大类,第3类属于茎秆高糖类型(12.3%~16.9%),共有22个自交系,这一类群种质可能是培育茎秆高糖玉米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其中78599-1-550、78599-2、YXD053-646、Y53-245、预CY509等5个自交系尤其适合作为茎秆高糖玉米育种亲本。
- 卞云龙杜凯王益军邓德祥程金荣孔佑兵
-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
- 用叶片和种子DNA对玉米M5P型与YⅡ-1型雄性不育细胞质进行归群
- 2008年
- 利用GenBank上公布的玉米T、C、S群不育细胞质线粒体DNA特异基因T-urf13、atp6-C、orf355的片段序列设计引物,以玉米自交系B77、U8112和150为核背景的3组同核异质系(N、T、C、S、M5P型和YⅡ-1型)叶片总DNA和种子总DNA以及线粒体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对新型雄性不育胞质M5P型和YⅡ-1型进行归群研究。结果表明:①M5P型和YⅡ-1型不育胞质的PCR扩增产物与T群、S群有很大差别,与C群不育胞质的PCR扩增结果相同,M5P型和YⅡ-1型不育胞质可归为C群;②设计的胞质鉴定特异引物以从叶片中提取的总DNA和从种子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扩增,与以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的结果一致,表明只要提取基因组总DNA就可以用于玉米胞质类型的归群;③基于PCR策略用玉米胞质特异引物对胞质进行归群,不受供试材料核背景的影响。
- 王小虎邓德祥蒋思霞王益军程金荣
- 关键词:玉米线粒体DNA
- 玉米不同节间含糖量与全茎秆含糖量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卞云龙杜凯王益军邓德祥程金荣
- 关键词:玉米含糖量
- 玉米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M5P型与YⅡ-Ⅰ型归群研究
- <正>1970年,美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T型不育系遭到T小种的专化侵染,使生产遭受严重损失。此后,人们开展探索新胞质的选育,并对玉米雄性不育胞质的特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秦泰辰等利用恢复系胞质为基础采用核置换筛选法而...
- 邓德祥王小虎程金荣陈梨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