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斌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礼记
  • 2篇《礼记》
  • 1篇仪礼
  • 1篇义疏
  • 1篇秩序
  • 1篇人性
  • 1篇宋代
  • 1篇中庸
  • 1篇综论
  • 1篇礼学
  • 1篇礼学思想
  • 1篇礼治
  • 1篇伦理
  • 1篇经学
  • 1篇皇侃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作者

  • 9篇潘斌
  • 1篇郑雨欣
  • 1篇黄娜

传媒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年份

  • 4篇2008
  • 5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皇侃《礼记》学探论被引量:1
2008年
皇侃的《礼记》学上承汉代经学家的治经传统,既有古文经学家注重名物制度和文字训诂的特点,同时也有今文经学家注重章句之学的特点。皇侃的《礼记》学多遵从郑玄,但是也有与郑玄相乖离的地方。皇侃的《礼记》学体现了南北朝时期义疏之学的特点,对唐代乃至唐代以后的《礼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潘斌
关键词:皇侃礼记义疏
《礼记》成书再考被引量:3
2007年
《隋书.经籍志》的相关记载并不能成为《礼记》并非戴圣所纂集的证据;汉代今古文之争多为利禄之争,而非学术之争,所以戴圣纂集《礼记》时收入古文经作品是完全可能的;《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记百三十一篇"便包括《礼记》四十九篇。
黄娜潘斌郑雨欣
关键词:礼记
试论《礼记》的中庸和谐思想被引量:1
2007年
《礼记》认为,礼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辨"和"别"。通过对这些社会关系进行"辨"和"别",对社会成员的身份和等级进行确认,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井然。《礼记》认为,礼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而中庸之道则是在实行礼治的过程中所应持有的原则。《礼记》并不是主张回到大同之世,而是以礼治为立足点,努力实现小康之世,这才是儒家理想的和谐社会图景。
潘斌
关键词:礼记礼治
卢植《礼记解诂》探微
2007年
卢植《礼记解诂》一书已亡佚,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此书当亡佚于唐末五代时期。从现存的资料来看,《礼记解诂》的训诂内容主要是释词和解句,训诂方式和方法主要有声训、义训、征古例和征今例。郑玄在作《礼记注》时曾以卢植《礼记解诂》作为参考。
潘斌
试论《礼记》的礼学思想被引量:5
2007年
《礼记》的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不足,遂提出了"人情"论来探求人的本质。顺人情和节制人情都需要礼。《礼记》的作者提出了先王制礼说,并将目光转向了人的主体之外,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中寻求礼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礼所象征的是一种秩序,《礼记》所说的"序",实际上是区分万物的标准,同时也是社会的秩序和规范。《礼记》的作者试图在礼的"别"与乐的"和"之间寻求和谐与统一。《礼记》在治国方面则是反复强调礼的作用,是儒家的思想家们重视伦理道德的反映。
潘斌
关键词:礼记人性秩序伦理
王安石《礼记》学探论
2008年
郑玄、孔颖达秉承注不破经、疏不破注的原则,有时表现出迷信经书的特点,把经书的一些理想化记载当做事实看待。王安石则对这些理想化的记载进行重新审视和拷问,并提出自己的新见。王安石在驳斥郑注孔疏并阐述己见时,根据对字的训释及其它文献的记载,并讲求义理的推求,力图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把握圣人的言外大意。王安石在训释《礼记》时使用了"先王"一词,并明显地体现出他有尊崇周公和周礼的倾向。
潘斌
关键词:礼记
近二十多年来郑玄《三礼注》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07年
近二十多年来,郑玄《三礼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版本、文字、训诂和修辞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二是从学术思想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郑玄《三礼注》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以及《三礼注》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三是对郑玄《三礼注》进行综合论述,涉及郑玄的生活时代、学术经历,由此而论及郑玄《三礼注》的特点和学术影响等。
潘斌
关键词:仪礼礼记
宋代《礼记》学文献综论被引量:2
2008年
宋代的《礼记》学受到宋代学风的影响甚深,疑经疑传的特点很明显。宋代《礼记》学文献的数量很大,分为论说类和考据义理并重类两大类型,广泛分布于经、史、子、集、丛各部。宋代《礼记》学文献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潘斌
关键词:宋代礼记
试论马融的经学贡献被引量:3
2008年
马融的经学著述十分丰富,范围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五经"。马融经学的立足点是古文经学,他在为经书作注时,多采用古文本,重视重文字训诂、名物的训释。马融也熟悉礼制,并以礼解经。然而马融并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他在以古学为宗的同时,对今文也有所汲取和采纳。马融经学对东汉乃至东汉以后的经学家注经风格都产生了影响,并对汉晋之间学术风气的转变起到了先导作用。
潘斌
关键词: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