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珊珊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泥
  • 4篇硝化
  • 4篇硝化颗粒污泥
  • 4篇颗粒污泥
  • 4篇反硝化
  • 4篇反硝化颗粒污...
  • 3篇稳定性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碳源
  • 1篇脱氮

机构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金锡标
  • 4篇杨珊珊
  • 2篇王锋
  • 2篇别红梅
  • 2篇张云辉
  • 1篇周思辰
  • 1篇徐宏勇
  • 1篇刘勇弟
  • 1篇赵丰年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亚硝酸盐反硝化颗粒污泥的二次启动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接种0—4℃贮存2个月亚硝酸盐反硝化颗粒污泥,以甲醇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USB(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内进行二次启动。结果显示,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下,约46d完成了反应器二次启动,污泥床负荷达到3.43gN/(L·d),NO2-N去除率为99%;在稳定运行阶段,当进水NO2-N浓度为50mg/L、负荷从1.7gN/(L·d)逐步提高至5.1gN/(L·d)时,NO2-N去除率均大于98%;当表观流速为2.68m/h、进水负荷逐步提高至8.0gN/(L·d)时,脱氮率下降至63%,过程中污泥床最大去除速率约为5.7gN/(L·d)。研究认为,亚硝酸盐颗粒污泥床具有稳定和去除效率高等特点。
张云辉金锡标周思辰杨珊珊
关键词:颗粒污泥亚硝酸盐脱氮
降低负荷以提高反硝化颗粒污泥的稳定性被引量:5
2009年
在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SB)内,接种好氧活性污泥,以甲醇为碳源,NO3^-为电子受体,经过40多d培养,得到良好的反硝化颗粒污泥,粒径2~3mm,MLSS为36g/L,氮去除速率和COD去除速率分别在0.15gNO3-N/(gVSS·d)和0.8gCOD/(gVSS·d)。当负荷提高至6.44gNO3-N/(L·d)继续运行1周后,观察到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出现上浮,浓度降低,颗粒粒径多数在3~5mm,外观呈乳白色。为恢复反应器稳定运行,当负荷降至3.86gNO3-N/(L·d)时,上浮现象减轻,当负荷降至2.57gNO3-N/(L·d)时,上浮现象消失,颗粒污泥密度由不稳定时的1.0018g/cm^3提高到1.0126g/cm^3,颗粒粘连现象基本消失,污泥氮去除速率在0.19gNO3-N/(gVSS·d),连续运行30d,系统保持稳定。分析认为,颗粒污泥表面微生物生长速度过快是导致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较长的泥龄有利于系统稳定。
杨珊珊赵丰年金锡标徐宏勇刘勇弟
关键词:反硝化颗粒污泥稳定性
低温促进反硝化颗粒污泥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高负荷下出现的反硝化颗粒污泥相互粘连、上浮等不稳定状态,进行了降低进水温度促进颗粒污泥床稳定的研究。当进水温度降至16℃时反应器能稳定运行,颗粒粘连现象减弱,颗粒密度由不稳定时的1.0085g/cm^3提高到1.022g/cm^3,颗粒沉速为30~50m/h,此时反应器的负荷为4.0~5.14gNO3^- -N/(L·d),对氮的去除速率为0.18gNO3^- -N/(gVSS·d);当进水COD和NO3^- -N浓度分别为225mg/L和50mg/L时,对其去除率分别为93%和98%。研究认为,颗粒污泥表面反硝化茵的生长速率过快是引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降低温度即降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有助于颗粒污泥保持稳定。
张云辉杨珊珊金锡标王锋别红梅
关键词:反硝化颗粒污泥稳定性
碳源对反硝化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分别以甲醇、葡萄糖、甲醇-葡萄糖(1∶1)为碳源进行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为碳源时,当NO3--N负荷提高到6 g/(L·d),污泥上浮、流失;以甲醇+葡萄糖为碳源时,当NO3--N负荷提高到6 g/(L.d),污泥发白,结构松软,出现上浮;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当NO3--N负荷提高到6 g/(L.d),反应器内颗粒粒径分布均匀,运行稳定。分析认为,低生长速率碳源有利于颗粒污泥生长密实,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别红梅王锋金锡标杨珊珊
关键词:反硝化颗粒污泥碳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