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污染
  • 3篇公共场所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污染状况
  • 1篇沿岸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卫生
  • 1篇荧光增白
  • 1篇荧光增白剂
  • 1篇原体
  • 1篇增白
  • 1篇增白剂
  • 1篇中毒
  • 1篇人体健康影响
  • 1篇少年

机构

  • 12篇柳州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12篇李艳飞
  • 4篇李德洁
  • 4篇覃芸
  • 3篇谢昌平
  • 3篇蓝剑
  • 2篇潘榕
  • 2篇杨振兴
  • 1篇余钧池
  • 1篇冯莲
  • 1篇张英霞
  • 1篇黄运坤
  • 1篇冯看
  • 1篇杨燕珍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健康安全风险评估
叶绍燕潘榕冯看冯莲杨振兴李艳飞黄运坤黄冬娟余钧池李德洁覃芸李毅然琚赛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作为一类特殊的纺织用品,直接接触人体的皮肤,当人体接触公共用品时,用品中残留的荧光增白剂就会迁移到人体的皮肤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有文献报道,人体长期接触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物质,轻则引起过敏性皮炎,重则致...
关键词:
关键词:荧光增白剂公共用品纺织用品安全卫生
龙江镉污染事件对柳江沿岸环境健康影响后评估研究
李艳飞谢昌平李德洁杨振兴覃芸潘榕蒋倩倩李毅然琚赛琴吴瀚
突发水镉污染事件是影响水资源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环境风险的研究对于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减轻事故危害具有重要作用。国内针对镉污染事件引起人群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
关键词:
2018-2021年柳州市柳南区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柳州市柳南区儿童青少年近视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2021年抽取柳州市柳南区9所学校学生,开展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测以及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1年柳州市柳南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分别为57.86%、56.88%、56.44%和55.94%,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9.678,P<0.05);女生的近视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定期调换座位(OR=1.136,P<0.05)、根据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OR=1.083,P<0.05)、在学校做眼保健操(OR=1.042,P<0.01)、课间休息在户外(OR=1.902,P<0.01)和家长限制看电视、玩电脑或电子游戏时间(OR=0.828,P<0.05)是近视保护因素;放学后做作业/读书写字时间较长(OR=1.139,P<0.01)、近距离用眼较长时间才休息(OR=0.893,P<0.01)、走路或乘车时看书或电子屏(OR=0.788,P<0.01)、天黑后看电子屏幕时关灯(OR=0.881,P<0.05)和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0.828,P<0.05)是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8—2021年柳州市柳南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需针对近视的影响因素,从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方面制定近视防控措施,以降低儿童青少年患近视风险。
蒋倩倩李艳飞蓝剑李梦玥
关键词:近视率儿童青少年影响因素
2017-2019年柳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柳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为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2017-2019年柳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按照...
黄冬娟谢昌平李艳飞叶绍燕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
柳州地区自产大米中镉、铅和砷污染状况及其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了解柳州农村地区自产大米中镉、铅、砷污染水平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价。方法在柳州市六县(区)内随机采集乡村农户家种食大米样品共132份,对镉、铅和砷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评价大米镉、铅和砷等污染状况;应用危险商(HQ)对成年居民食用大米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所采集大米样品中有18.0%(19/132)镉含量超标,1.5%(2/132)铅含量超标,砷含量未见超标。各县(区)组间比较,镉含量和砷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县(区)大米的镉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最高为1.26,属轻污染,铅和砷的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属优良状况。对所采集大米进行HQ评价,结果显示均为风险较低。结论柳州农村地区自产大米中镉有轻度污染,但其引起的健康风险不明显。
李艳飞谢昌平李德洁覃芸
关键词:大米污染状况
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1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点报告系统中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1年柳州市共监测病例13721例,男性6569例,女性7152例;年龄以0~4岁组病例最多(3490例,25.44%),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3147例,22.94%);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7—9月(3999例,29.1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为水果及其制品(2854例,20.80%),可疑暴露食品的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4309例,31.40%),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10127例,73.81%)。共采集生物标本3517份,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1.57%,主要为沙门菌(6.11%),集中在5—10月(80.84%),诺如病毒检出率为8.94%,主要集中在1—3月(3.57%),年龄、职业、季节组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7—9月,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主要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相关部门应在高峰期加强对以上高危人群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加强对家庭食品加工安全的宣教;生物标本检测主要检出的病原体为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此类微生物易污染食品的监督监测,做出及时预警和宣传。
李艳飞谭云鹤蓝剑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柳江河沿岸耕作土壤与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调查柳江河沿岸耕作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2021年1—6月柳江河沿岸露塘段至红花水电站段,按照每10 km的距离确定暴露调查点,采集柳江河沿岸8个河道断面两岸1 km范围内表层耕作土壤16份、农作物12份样品进行镉(Cd)、铅(Pb)、汞(Hg)、砷(As)、铜(Cu)和锌(Zn)6种重金属含量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柳江沿岸耕作土壤6种重金属(Cd、Pb、Hg、As、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0.78、27.99、0.12、22.36、21.88、104.55 mg/kg,均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结果显示,耕作土壤中Cd的Pi值为2.61,存在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耕作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状况总体处于高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425.94,不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Hg>As>Pb>Cu>Zn。而农作物中汞含量均小于检出限,其余5种重金属(Cd、Pb、As、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0.04、0.03、0.01、0.47、4.69 mg/k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其余5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度生态风险,不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Cu>Zn>Pb>As,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16.59,生态风险较低。结论柳江沿岸耕作土壤重金属Cd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风险,农作物重金属存在的风险不明显。
李艳飞李德洁覃芸
关键词:耕作土壤农作物重金属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及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3年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传染性疾病,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对人类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现就艾滋病目前流行情况以及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艳飞张英霞杨燕珍
关键词:艾滋病干预模式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_(2.5)污染来源及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2024年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_(2.5)污染来源包括室内吸烟、人员活动、烹饪污染、清洁打扫及室外污染渗透。本文综述了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就减轻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提出预防措施。
黄冬娟李艳飞叶绍燕袁梓健李梦玥
关键词:公共场所污染来源
2022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检测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22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的基本情况,分析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导出2022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收集病例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与体征、饮食暴露史及生物样本信息等。收集柳州市6家主动监测医院的生物标本检测数据,对符合要求的病例进行新鲜粪便或肛拭子的采集,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分析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22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病例总数为3552例,其中男女占比分别为47.64%(1692/3552)、52.36%(1860/3552)。0~4岁年龄段患者发病数最多,占比23.00%(817/3552)。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发病人数不同,8月份占比最高,构成比12.11%(430/3552);城中区占比最高,占比21.37%(759/3552);农民的发病率最高,占比20.21%(718/3552)。水果类及其制品(包括果脯和蜜饯)在疑似暴露的食品种类中占比第一,为22.13%(786/3552)。不同的食品加工和包装方式中,散装(含简易包装)占首位,占比35.84%(1273/3552)。致病菌检出率为10.37%(98/945),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89%(16/553),不同职业、不同季节致病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435、40.996,P<0.01)。结论2022年柳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8月,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以散装为主;生物标本检测主要检出的病原体为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
李艳飞蓝剑叶显芬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腹泻诺如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