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飞

作品数:73 被引量:248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9篇高粱
  • 13篇甜高粱
  • 10篇栽培
  • 8篇选育
  • 8篇种子
  • 8篇机械化
  • 7篇栽培技术
  • 6篇选育及栽培技...
  • 6篇杂交
  • 6篇细胞质
  • 6篇高粱品种
  • 6篇高粱种子
  • 5篇性状
  • 5篇芽苗
  • 5篇杂交种
  • 5篇糯高粱
  • 5篇细胞
  • 5篇胞质
  • 4篇生理特性
  • 4篇水分

机构

  • 73篇辽宁省农业科...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73篇张飞
  • 59篇王艳秋
  • 57篇朱凯
  • 42篇张志鹏
  • 32篇卢峰
  • 26篇柯福来
  • 21篇段有厚
  • 11篇李志华
  • 5篇石永顺
  • 4篇王春语
  • 3篇李玥莹
  • 2篇周宇飞
  • 2篇王兰兰
  • 2篇马莲菊
  • 2篇李雪梅
  • 2篇王建忠
  • 2篇李广
  • 2篇逄洪波
  • 2篇李巍
  • 1篇卜庆状

传媒

  • 14篇辽宁农业科学
  • 1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0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作物杂志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园艺与种苗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科技与装...

年份

  • 4篇2025
  • 10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粱生理代谢的调节效应研究
2024年
[目的]高粱通常生长于干旱环境,芽苗期时常发生干旱。通过探索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粱种子芽苗发芽率与生理代谢的影响,解析高粱抗旱调节的生理调节途径和关键路径,可为解决高粱芽苗期种子抗旱萌发受阻、形态建成困难的生产难题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高粱品种‘辽糯11’为试验材料,通过15%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分别设置0、60、120、180、240和300μmol·L^(–1)浓度的褪黑素浸种(对应的简称分别为T-0、T-60、T-120、T-180、T-240和T-300),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选取发芽率最高的浓度与对照组T-0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提高了高粱种子发芽率。其中T-180高粱种子发芽率最高为75.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比T-0增加了77.18%,为褪黑素最佳施用浓度。选取T-180和T-0进行代谢组学分析,2个处理共富集到15条关键代谢途径,分别为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嘧啶代谢、氮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二苯乙烯-二芳基庚烷和姜辣素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玉米素生物合成、氨酰生物合成、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结论]综合分析发现,T-180为褪黑素最佳施用浓度,对高粱芽苗施用外源褪黑素后,15条关键代谢途径中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2个代谢途径变化活跃,是参与抗旱调节的关键代谢途径。
邹询周宇飞李广王建忠卜庆状王佳旭杨琳琳张飞
关键词:高粱干旱逆境代谢通路
一种与拖拉机联合作业的多功能高粱种植装置及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拖拉机联合作业的多功能高粱种植装置,它包含一个可以拖拉机对接的机架(1),该机架(1)固定安装在种植箱(2)的两侧,所述的种植箱(2)整体为一个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的种植箱(2)内设置...
卢峰柯福来张飞李志华段有厚王艳秋朱凯张志鹏张旷野王佳旭吴晗加刘志强
春播晚熟酿造高粱不同生态区高产高效品种筛选与评价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本文旨在为探究春播晚熟区适宜酿造高粱品种,挖掘不同生态区高粱生产潜力,开展适宜机械化酿造高粱品种筛选,优化品种品质指标评价标准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当前全国高粱主产区广泛应用的28个高粱品种为材料,在朝阳、沈阳、锦州、平凉、榆林和晋中6个生态区开展品种适应性评价并对品质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参试品种在6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表现为:沈阳>朝阳>晋中>锦州>榆林>平凉,凤杂50、辽粘3号和辽糯11等品种在6个生态区产量均保持较高水平且表现稳定,穗粒重和穗长增加是其产量潜力发挥的关键。18个参试品种淀粉含量≥70%、单宁含量0.8%~2.0%、脂肪含量≤4.6%、蛋白质含量9.0%~12.0%,这一品质范围可作为春播晚熟高粱品质评价的初步标准。不同品种生育期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但辽糯11、凤杂50、辽粘3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品种株高变幅为140.4~162.2 cm,试点间株高晋中>沈阳>榆林>朝阳>平凉>锦州。[结论]沈阳、朝阳和晋中生态区春播晚熟高粱产量优势相对突出,鉴选出的辽糯11、凤杂50、辽粘3号等品种生态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春播晚熟区气候优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王艳秋张飞张旷野王佳旭朱凯熊文强郭晓雷邹剑秋
关键词:酿造高粱生态区
一种培育耐盐性高粱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高粱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培育耐盐性高粱品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无菌水清洗高粱种子,消毒,再浸泡在复合耐盐诱导剂水溶液中;S2、选择含有氯化钠的培养基,将浸泡后的种子均匀播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定期...
张飞王佳旭张旷野杨琳琳吴晗朱凯王艳秋柯福来卢峰张志鹏段有厚邹剑秋刘志强李月婷王春语黄超
矮壮素施用对甜高粱品种抗倒及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选取甜高粱品种辽甜1号为试材,利用矮壮素处理方法,研究抗倒性状、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物质分配特性,旨在探明矮壮素处理下甜高粱的光系统变化及其物质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矮壮素处理下株高的下降幅度为12.0~23.43 cm,2次叶面喷施(LS2)对茎秆基部的抗倒性状形成最为有利,根冠比可比对照增加12.34%,倒伏率降低42.37%;开花期,两次叶面喷施(LS2)抑制光合作用,灌浆期促进光合作用,Cond下降是造成开花期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叶绿素a荧光动力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矮壮素处理下q P下降、q N升高;矮壮素处理更有利于茎秆产量的增加。
张飞王艳秋朱凯张志鹏邹剑秋
关键词:矮壮素甜高粱倒伏
一种成熟高粱种子体细胞胚胎的诱导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熟高粱种子体细胞胚胎的诱导方法,步骤如下:(1)对成熟的高粱种子进行消毒处理;(2)制备愈伤诱导培养基:(3)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高粱种子均匀播种到步骤(2)得到的含有愈伤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皿上;(4)...
吴晗张旷野柯福来张志鹏朱凯李佳王佳旭张飞段有厚王艳秋卢峰
干旱胁迫对高粱苗期物质生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试验于2013-2014年以高粱杂交种辽杂10、辽杂11和辽杂36为试材,对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光合参数、地上部干重和保护性酶活性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高粱幼苗的出苗会有所延缓,叶片和根系的相对含水量均下降,叶片下降幅度大于根系;干旱胁迫导致净光合速率(Pn)下降,地上部物质积累减少,气孔导度(Gs)减小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干旱胁迫下,根系和叶片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供水处理,并且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呈抛物线状变化,在胁迫12d达到峰值。
卢峰张飞段有厚
关键词:干旱胁迫高粱生理特性
多水胁迫对高粱幼苗的生理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高粱品种辽杂36为试验材料,2014年对土壤多水胁迫下高粱幼苗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水胁迫可显著降低幼苗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在不超过土壤含水量35%时各指标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不同多水胁迫梯度下受影响程度根系(F=28.04**)大于叶片(F=12.10**);在幼苗生育前期,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呈直线增加,而中后期呈抛物线状变化;脯氨酸含量在幼苗生长中后阶段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在土壤含水量45%时达到最高。
卢峰张飞
关键词:高粱幼苗生理
能源作物A1、A3型细胞质甜高粱光合生产及物质分配特性比较
2013年
本试验以5个A1细胞质和5个A3细胞质甜高粱品种为能源作物试材,分别对其净光合速率、光合影响因子及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对其茎秆糖分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3型较A1型细胞质甜高粱品种的光合生产能力强,且可维持较长的气孔开放时间,较A1型细胞质甜高粱品种在单位时间里可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在光合产物分配方面,A3型细胞质甜高粱品种由于不结籽粒,可将光合产物的1/2左右转移到茎秆中,转移率较A1型细胞质甜高粱品种高出8.34%,从而增加茎秆重量、出汁量以及总产糖量,可更好地发挥能源甜高粱在生产上的潜力。
张飞邹剑秋王艳秋张志鹏朱凯
关键词:甜高粱A1光合生产
辽甜系列高粱杂交种的选育与应用
2024年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2005—2023年18年间共选育出21个甜高粱杂交种,其中11个为A_(1)细胞质型,4个A_(2)细胞质型,5个A_(3)细胞质型,1个9E细胞质型,细胞质类型丰富。在A_(1)、A_(2)、A_(3)、9E细胞质高糖不育系的创制方面有所突破,消除了高粱在遗传上的单一性和脆弱性,创制高糖资源和高糖亲本系,选育合理株型,A_(3)型细胞质的应用扩大了能源甜高粱种质资源的利用范围。选育的A_(1)、A_(2)和9E细胞质为粮秆兼用型品种,其茎秆产量、含糖量及籽粒产量协同提高,A_(3)型细胞质杂交种茎秆含糖量提高3~5个百分点,表现为不结籽粒,解决了甜高粱倒伏问题,规避了生产风险。辽甜1号和辽甜3号甜高粱杂交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王艳秋张飞邹剑秋张志鹏
关键词:甜高粱细胞质生物产量选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