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莎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射治疗对宫颈癌病人DNA损伤及hprt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造成的遗传学损伤。方法:取15例宫颈鳞癌放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累积剂量为0Gy、10Gy、20Gy、30Gy、40Gy、50Gy、60Gy时的外周静脉血,以彗星实验检测淋巴细胞的DNA损伤,采用多核细胞法测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结果:各累积剂量组淋巴细胞DNA拖尾率比照射前显著升高(P<0.01),并且在0-60Gy之间,拖尾率与累积照射剂量之间成线性关系。各累积剂量组尾长比照射前均增加(P<0.01),在照射剂量累积30Gy时,尾长均值达最大。尾长与累积剂量间不成线性关系。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在照射后升高,与照射前相比,在照射累积剂量为30Gy、40Gy和50Gy时,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别(P<0.05)。hprt基因突变率与累积剂量间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后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hprt基因突变,hprt基因突变和彗星实验用于评价放疗造成的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武丽蕊王兰朋李红霞王德华姜岩孙莎
- 关键词:宫颈癌彗星实验HPRT基因突变剂量-效应关系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GnRH-α和孕三烯酮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和孕三烯酮应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巩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中国石油中心医院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GnRH-α组45例,给予GnRH-α3.75mg肌注,每28天1次,于月经来潮5d内开始;孕三烯酮组35例,给予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疗程3~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GnRH-α组及孕三烯酮组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组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等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随访结果显示,GnRH-α组和孕三烯酮组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5.7%,两组复发率分别为4.4%和5.7%。两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副反应方面,GnRH-α组显著小于孕三烯酮组。结论 GnRH-α与孕三烯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 武丽蕊王兰朋李红霞魏玲孙莎
- 关键词: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孕三烯酮疗效观察
- hprt基因突变对宫颈癌放疗损伤的评估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hprt基因突变对宫颈癌放疗损伤的评估作用。方法:取15例宫颈鳞癌放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累积剂量为10~60Gy时的外周静脉血,采用多核细胞法检测hprt基因突变率。结果:在照射累积剂量为30、40和50Gy时,hprt基因突变率在照射后升高,与照射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累积剂量达60 Gy时,hprt基因突变率虽然较照射前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40 Gy,hprt基因突变率基本呈线形上升,且突变率与累积剂量间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0.900,P<0.05)。回归方程为y=0.459+0.014x。结论:在累积剂量0~40 Gy范围内,hprt基因突变率在放疗后明显升高,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可用于评价放疗造成的损伤,是具有应用潜质的生物剂量计。
- 武丽蕊王兰朋李红霞王德华孙莎
-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损伤剂量-效应关系
- 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方法:取15例宫颈鳞癌放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累积剂量为10、20、30、40、50、60Gy时的外周静脉血,以彗星实验检测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各累积剂量组淋巴细胞DNA拖尾率比照射前显著升高(P<0.01),并且在0~60Gy之间,拖尾率与累积照射剂量之间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2.133+0.230x,相关系数r=0.964(P<0.05)。各累积剂量组尾长比照射前均增加(P<0.01),在照射剂量累积30Gy时,尾长达最大。之后随照射累积剂量的进一步增加,尾长稍有下降,但是与照射前相比仍持续在较高的水平(P<0.01),尾长与累积剂量间不成线性关系。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可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 武丽蕊李红霞王兰朋王德华孙莎
-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彗星实验放疗损伤剂量-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