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波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早期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8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1年的腕关节活动范围、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及腕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以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促进关节面恢复。
- 吴健波朱敏华郑雨中
- 关键词:腕关节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 微创小切口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小切口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A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郑雨中李胜松吴健波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固定
-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ORIF治疗,对照组术中不修补三角韧带,观察组术中使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骨代谢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110.84±13.61)min vs.(99.16±9.59)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15.64±2.07)d vs.(18.69±2.42)d,(11.36±1.88)周vs.(13.52±2.04)周,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56)分vs.(3.62±0.71)分,(1.16±0.20)分vs.(2.23±0.28)分,P<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73±8.60)分vs.(77.50±7.94)分(P<0.05),且观察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明显高于对照组(139.34±16.70)U/L vs.(110.45±12.36)U/L,(7.45±1.05)μg/L vs.(5.98±0.78)μg/L,(131.46±12.76)μg/L vs.(114.74±10.01)μg/L,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0.33±0.05)μg/L vs.(0.49±0.06)μg/L,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29%vs.77.78%,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vs.3.70%,P>0.05)。结论联合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ORIF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骨代谢,有助于促进骨质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 吴健波朱敏华余小冬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