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婷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库区
  • 2篇重庆三峡库区
  • 2篇乡村聚落
  • 2篇聚落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 1篇宜居
  • 1篇宜居性
  • 1篇意愿
  • 1篇意愿分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丘陵区
  • 1篇全局主成分分...
  • 1篇人地系统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综合评价
  • 1篇协调度
  • 1篇基于GIS

机构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商洛学院

作者

  • 4篇李孝坤
  • 4篇余婷
  • 4篇谢玲
  • 1篇张红侠
  • 1篇王超超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性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是三峡库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重庆三峡库区各县域的乡村聚落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影响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发展的包括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社会五个方面的20个指标,构建了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并引入两系统之间发展协调度模型,对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县域之间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主城各区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发展速度及综合发展水平高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库区下属各区县;(2)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正向总体协调的方向发展,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主城各区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度也相对较高,而库区下属各区县由于乡村自然环境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度也相对较低。
王超超李孝坤谢玲余婷
关键词: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全局主成分分析协调度重庆三峡库区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低山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研究——以忠县涂井乡、石宝镇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相对密集,西部、西南部较为稀疏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道路、水源指向性。海拔和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200~400m和坡度5°~15°范围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并且乡村聚落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偏左态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策等人文因素,也是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重要㈥素。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凼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谢玲李孝坤余婷
关键词:乡村聚落GIS重庆三峡库区
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宜居性评价——以奎屯市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选取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城市新疆奎屯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其宜居程度;并选取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类2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2006—2012年的宜居水平进行评价。同时,从环境怡人性、生活便宜性、居住安全感、居住归属感四个方面21个指标,对城市居民宜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生活环境质量、自然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奎屯市城市宜居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宜居程度不高,但呈增长态势;在人居环境满意度因子中,城市生态环境等指标,居民的满意率不高。
谢玲李孝坤张红侠余婷
关键词:宜居性综合评价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集中居住意愿分析——以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等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谢玲李孝坤余婷
关键词:影响因素意愿LOGISTIC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