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手术患者对不同麻醉诱导的反应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比较高血压手术患者在不同麻醉诱导过程中,分别使用异丙酚、七氟醚及两种联合下的麻醉诱导对病人血压、心率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影响,以寻求最理想的针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确诊ASAⅡ级,高血压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B、C组),每组30例,分别对应异丙酚、七氟醚及异丙酚联合七氟醚麻醉诱导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变化。其中所有结果均经统计学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组内比较,三组患者T1和T0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T1和T2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上升(P<0.05),T2和T0比较,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诱导后的血压下降,A组较B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压上升,B组较A组血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的CSI均无差异性(P>0.05)。A组T2比B组CSI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比B组CSI也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七氟醚,异丙酚联合七氟醚三种方法均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术前麻醉。但相比较而言,异丙酚联合七氟醚对插管后高血压患者的平稳作用优于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
- 吴超贤王莉任远华董建军赵永军李少波
- 关键词:高血压麻醉诱导异丙酚七氟醚
-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对其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有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 h)、麻醉时间长(>3 h)等(P<0.05)。而与患者插管途径、插管方式、拔管延迟(<3 h)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较大,临床上要加以规范。
- 吴超贤王莉任远华董建军赵永军李顺长
- 关键词: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呼吸道感染
- 高血压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I组,n=20)和丙泊酚组(P组,n=20)。收集和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人工气腹后5min、20min和气管拔管后各时点的HR、SBP、MAP、DBP、SpO2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和P组各时点HR、SBP、MAP、DBP、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诱导后SBP、DBP、MAP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方法用于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快,均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 杨玉军王义任远华杨曙光
- 关键词: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