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渊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70S6K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检测P70S6K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TFE3 gene fusion,TFE3 R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FE3 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确诊的TFE3 RCC、14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CC,CCRCC)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CC,PRCC)组织中P70S6K的表达,观察其表达与三种RCC的关系,同时观察P70S6K表达与TFE3 RCC发生、发展和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的表达(91.3%)明显高于其在CCRCC组织(64.2%)和PRCC组织中的表达(66.6%),差异有显著性(P<0.05)。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阳性表达水平的H-score评分值(88.2±9.8)亦显著高于其在CCRCC组织(54.4±7.6)和PRCC组织(43.7±6.2)中阳性表达水平的H-score评分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70S6K表达与TFE3 RCC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有关,与患者性别、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与CCRCC和PRCC组织相比,TFE3 RCC组织中P70S6K表达显著增高,有助于TFE3 RCC的鉴别诊断。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高表达,同时提示mTOR信号通道在TFE3 R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TFE3 RCC的靶向治疗寻找潜在药物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方伟建龚伟朱忆凌毛卫波黄渊陈国荣
- 关键词:肾肿瘤肾细胞癌P70S6KMTORTFE3
-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miR-490、twist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miR-490、twist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NBC组织标本126例为TNBC组,乳腺良性肿瘤组织标本57例为乳腺良性肿瘤组。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法检测VM表达,并分析VM与TNBC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iR-490表达,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twist蛋白表达,分析miR-490、twist表达与VM的相关性。结果TNBC组VM阳性表达率和twist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miR-490的表达量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9.57、29.17,U=13.11,P均<0.05)。TNBC组患者中肿瘤≥2 cm、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VM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2 cm、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24、10.33、9.57,P均<0.05)。Spearmen秩相关结果显示,TNBC组织中miR-490表达水平与VM阳性呈负相关(r=-0.45,P<0.05),TNBC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与VM阳性呈正相关(r=0.31,P<0.05)。结论TNBC组织中存在VM,VM与TNBC的发展转移密切相关。miR-490是一个潜在的抑癌miRNA,miR-490表达下调可能促进VM形成。twist在TNBC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在VM中发挥重要作用。
- 毛卫波华芬芬朱忆凌曹淑艳周佳慧孙洪鸣周新木黄渊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TWIS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贝伐单抗结合紫杉醇对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癌组织S100A4和MMP-9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结合紫杉醇对C57BL/6肺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癌组织S100A4与MMP-9的影响。方法:应用鼠源性Leweis肺癌瘤株制备瘤液,对SPF级健康C57BL/6小鼠进行分组,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未接种瘤液)、模型组(接种瘤液)、贝伐单抗组(接种瘤液)、紫杉醇组(接种瘤液)、联合组(接种瘤液),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贝伐单抗组腹腔注射15 mg/kg贝伐单抗;紫杉醇组腹腔注射10 mg/kg紫杉醇;联合组分别腹腔注射15 mg/kg贝伐单抗和10 mg/kg紫杉醇。所有小鼠2周后处死,摘眼球取血和取瘤称重。比较各组小鼠的抑瘤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IL-6、TNF-α、VEGF、S100A4与MMP-9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Western blot法测定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贝伐单抗组、紫杉醇组、联合组瘤重,IL-2、IL-6及TNF-α含量、VEGF水平、S100A4与MMP-9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联合组抑瘤率明显高于贝伐单抗组和紫杉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IL-2、IL-6及TNF-α含量、VEGF水平、S100A4与MMP-9含量显著低于贝伐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单抗组、紫杉醇组以及联合组的CD3^+、CD4^+、CD8^+、CD4/CD8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结合紫杉醇能抑制C57BL/6肺癌小鼠肿瘤的生长,能改善其免疫功能,降低VEGF、S100A4与MMP-9的含量。
- 毛卫波朱忆凌严礼平周佳慧黄渊陈国荣
- 关键词:贝伐单抗紫杉醇LEWIS肺癌
- 结核病诊断中抗酸染色阳性对照芯片的制作及其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近年来中国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核分枝杆菌富含脂质和分枝菌酸,可耐受酸和乙醇脱色,通常采用萋-尼(Ziehl Neelsen,Z—N)染色。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中常用检查抗酸杆菌作为结核病诊断的依据,其中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
- 方伟建龚伟朱忆凌毛卫波黄渊陈国荣
- 关键词:结核病诊断抗酸染色阳性对照结核分枝杆菌分枝菌酸
- 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与血管瘤栓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观察乳腺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血管瘤栓、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114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 毛卫波华芬芬黄渊朱忆凌曹淑艳孙洪鸣周新木
-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淋巴结转移
- 肝组织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对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癌旁组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达对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治疗的HCC患者, 收集7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癌旁组织, 采用葡聚糖聚合物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旁组织中HBsAg的表达, 根据癌旁组织中HBsAg的表达分为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718例患者中, HBsAg阴性153例, HBsAg阳性565例。HBsAg阴性组患者血清HBV DNA≥2 000 IU/ml和<2 000 IU/ml的患者分别为52和93例, HBsAg阳性组分别为325和205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组患者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0.2%、54.3%和62.7%, HBsAg表达情况与复发有关(P=0.038)。多因素分析显示, γ-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多发、肿瘤长径、门静脉侵犯是影响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低病毒载量(HBV DNA<2 000 IU/ml)同时无肝硬化患者中, HBsAg阳性患者术后3、5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31.0%, 与HBsAg阴性患者(均为0)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癌旁组织HBsAg阳性表达增加H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 李巧媚周华邦胡和平黄渊赵欢杨上文
- 关键词:肝肿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癌旁组织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