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
- 作品数:2 被引量:4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太湖水体中微型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作用被引量:10
- 2007年
- 运用稀释法研究了太湖中不同粒径的微型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压力,探讨了捕食作用对细菌生长及温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32μm以下的微型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率为5.07d-1,其中大部分捕食压力来自小于16μm的超微型原生动物,占总捕食率的90.7%;小于16μm的超微型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明显抑制了细菌的生长;温度对捕食作用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超微型原生动物的捕食率和细菌的生长率均明显升高.
- 陈默高光朱丽萍冯胜
- 关键词:太湖捕食稀释法
- 太湖北部湖区水体中浮游细菌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6
- 2006年
- 2003年1月-12月对太湖北部湖区8个采样点进行了每月1次、为期一年的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的测定,并同步对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浮游细菌数量存在明显的季前变化和空间差异,夏秋季浮游细菌数量比冬春季高,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7月份,平均值为7.43×106cell/ml,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平均值为3.14×106cells/ml,最低值与最高值差异达73%;污染严重的河口区浮游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湖心区,最高值出现在河口的6#点,平均值为5.51×106cells/ml,比湖心区最低值8#点高83.2%,并呈现从河口、湾内至湖心随水体污染程度减轻而逐步递减的趋势;浮游细菌数量与温度和浮游植物量显著相关.而与水体中营养盐无关,预示着太湖水体中的营养盐已处于较高的水平,不再是浮游细菌生长的限制因素,而来源于浮游植物的有机碳可能是其生长的重要碳源.
- 冯胜高光秦伯强陈默
- 关键词:浮游细菌环境因子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