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元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被引量:5
- 2023年
- 物种的功能特征是联系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开展功能多样性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作者于2019年和2020年对三峡库区库首秭归、库中云阳、库尾巴南及库首支流香溪河下游峡口、库中支流小江下游高阳、库尾支流嘉陵江下游合川等江段的鱼类进行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从摄食、运动和繁殖3个方面探讨了鱼类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在三峡库区及主要支流共采集到鱼类78种,隶属于6目15科56属。各江段以广适性和静水性鱼类为主,其中库首秭归和支流香溪河下游峡口、小江下游高阳江段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等静水性鱼类相对丰度较高,库中云阳、库尾巴南和支流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的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等广适性鱼类相对丰度较高。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e,NMDS)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分析表明,秭归和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群落结构差异最大,香溪河下游峡口和小江下游高阳江段群落最为相似。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在干流江段为:秭归<云阳<巴南,支流江段为:嘉陵下游合川<小江下游高阳<香溪河下游峡口。鱼类摄食、运动和繁殖相关的功能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库首秭归江段的功能多样性最高,嘉陵江合川江段的功能多样性最低。总功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干流江段为:秭归<云阳<巴南,在支流江段为:嘉陵下游合川<小江下游高阳<香溪河下游峡口。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
- 张伟翟东东熊飞刘红艳陈元元王莹廖传松段辛斌田辉伍邓华堂陈大庆
- 关键词: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
- 扁圆吻鲴形态特征及生化遗传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从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乳酸脱氢酶3个层面评估扁圆吻鲴种质资源状况,为丰富鲴亚科鱼类的遗传特性资料,种质评估、种质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60尾扁圆吻鲴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描述,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同工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扁圆吻鲴的细胞遗传特性及生化遗传特性研究。[结果]扁圆吻鲴体长形,侧扁,腹部圆,肛门前方无腹棱。头小,吻突出。口下位,横裂,下颌有很发达的角质缘。鳃耙短且扁薄,排列很紧密。鳞小,体背部深黑色,腹部银白。背、尾鳍灰黄色,尾鳍边缘黑色,偶鳍基部黄色。鳔分二室,且后室较前室大,前室钝圆,后室末端稍尖且呈锥状;扁圆吻鲴的可数性状依次为背鳍鳍式(D.Ⅲ,6~8)、臀鳍鳍式(A.Ⅱ,6~9)、侧线鳞数(76~89)、鳃耙数(94~103);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18m+18sm+8st+4t,臂数(NF)为84;其不同采样点的样本眼睛晶状体乳酸脱氢酶(LDH)均有5条同工酶谱带,由Ldh-A、Ldh-B两个基因编码。[结论]该研究中扁圆吻鲴的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鲴亚科鱼类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体细胞染色体数、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均与其他鲴亚科鱼类的特征相一致。
- 陈元元林炳明王卫民Kianann Tan张小东宋晓然魏晋
- 关键词:核型染色体同工酶
-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三角湖鱼类营养结构研究
- 2024年
-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13.19‰±1.97‰,平均营养级为3.05±0.64。鱼类δ^(13)C值无显著季节差异,秋季鱼类δ^(15)N值(11.33‰±2.02‰)与夏季(13.67‰±1.24‰)、冬季(14.46‰±1.36‰)差异显著。不同食性鱼类营养级存在差异,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三角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秋季鱼类基础食物来源(CR)、鱼类群落营养长度(NR)、生态位总空间(TA)、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均为最大,说明秋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高,春季NR、TA、SEAc值均为最小,说明春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低,鱼类之间竞争相对较大。三角湖杂食性鱼类较多,建议通过投放一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 刘淑君翟东东罗进勇熊飞刘红艳陈元元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鱼类
- 蓄水后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变化被引量:2
- 2024年
- 为了解向家坝水电工程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基于2016-2018年邵女坪(库首)、绥江(库中)和桧溪(库尾)3个江段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分析了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结合蓄水前(2011年)和蓄水初期(2015年)的资料,探讨了蓄水后向家坝库区不同维度鱼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向家坝库区各江段以广适性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和静水性的■(Hemiculter leucisculus)占优势,两者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30.15%±14.82%和13.91%±11.16%。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蓄水后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和库中绥江鱼类群落差异最小,库首邵女坪和库尾桧溪鱼类群落差异最大;库中绥江在蓄水前、蓄水初期和2016-2018年3个时期的鱼类群落差异均较大,表明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经历了剧烈变化。库区不同江段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桧溪>邵女坪>绥江,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指数均表现为:桧溪>绥江>邵女坪。库区鱼类摄食、运动和繁殖等不同维度的功能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空间格局不同,但总体上库中绥江鱼类功能丰富度最高,功能均匀度最低。与蓄水前相比,绥江江段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鱼类功能丰富度和均匀度也有下降趋势。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主要功能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如蓄水前以下位口、纺锤形体型鱼类占优势,蓄水后以端位口、侧扁形体型鱼类占优势。不同维度多样性指数侧重于鱼类多样性的不同方面,结合多种指数分析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鱼类群落对环境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电工程建设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为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也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
- 熊飞张伟翟东东刘红艳陈元元段辛斌段辛斌田辉伍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大坝鱼类金沙江
- NaCl胁迫对不同藜豆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研究三个不同藜豆品种对NaCl胁迫的响应,筛选耐盐能力强的品种。在种子萌发时用不同浓度NaC1溶液胁迫处理,测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子叶期幼苗的生长指标和根系活力。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三个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均随NaCl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种子萌发受抑制的NaCl最低浓度因品种不同而异,东兰花籽高于富川白籽,富川白籽高于东兰灰籽。幼苗生长对NaCl胁迫较种子萌发敏感,在NaCl浓度大于30 mmol·L-1时,三个品种的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NaCl浓度越高藜豆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越强;幼苗根系活力均随NaCl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相同浓度NaCl胁迫下,东兰花籽幼苗根系的活力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表明东兰花籽较东兰灰籽和富川白籽藜豆耐盐性强。
- 张凤银张萍陈元元
- 关键词:NACL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活力
- 克氏原螯虾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与分馏特征研究
- 2024年
-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组和鱼糜组虾种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85±0.0007)d^(-1)、(0.0079±0.0012)d^(-1),成虾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13±0.0001)d^(-1)、(0.0009±0.0004)d^(-1),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系数差异不显著。虾种的相对增长率(1.60、1.57)大于成虾(1.08、1.05),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相对增长率差异不大。相对于饲料组,鱼糜组虾种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 C)在第7天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成虾组δ^(13) C值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和成虾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 N)均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碳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0.0208±0.0040)d^(-1)大于成虾(0.0184±0.0020)d^(-1)。虾种和成虾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0.89‰±0.15‰、1.06‰±0.16‰,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3.42‰±0.08‰、3.63‰±0.13‰,虾种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均小于成虾。研究结果可为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食性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提高食源分析的准确性。
- 陈晓龙胡乐熊飞喻记新翟东东刘红艳陈元元
- 长江上游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 2020年
- 为了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邵女坪、巴南、万州、太平溪、合川等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显示,长江上游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18~0.8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88%~0.112%。5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呈单峰分布,表明长江上游草鱼在历史上发生过瓶颈效应和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草鱼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6.96%),仅有3.04%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邵女坪群体和合川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余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
- 翟东东蔡金喻记新刘红艳陈元元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 关键词:长江上游遗传分化
- 鲿科鱼类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鲿科鱼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类群,一些具有高度相似特征的物种难以通过形态进行识别,系统分类关系混乱,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的鱼类鉴定和分类方法十分必要。对5属36种共214条鲿科鱼类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种鲿科鱼类的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6和0.158,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9.875倍;大多数鲿科鱼类的种内遗传距离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在种内、种间重叠较少,能形成的一定的DNA条形码间隙。ABGD结果将36个物种定义为25个运算分类单元,运算分类单元的划分与距离法结果大体一致,种间遗传距离较小的物种被划分为同一个运算分类单元,种内遗传距离较大的物种分化为多个运算分类单元。聚类树结果显示:黄颡鱼属、拟鲿属和■属的鱼类聚成一大支;鳠属和半鲿属中各有1个物种聚类到对方的分支中,这两属之间存在不完全的谱系分选。在本研究中,DNA条形码在大部分鲿科鱼类中能进行有效的鉴定,但对一些近缘种,条形码鉴定存在局限性,同时,COⅠ条形码也阐明了鲿科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可为鲿科物种的系统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 刘红艳熊飞翟东东王莹夏明陈元元
-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
- 武汉市汉阳水网中5个连通湖泊的轮虫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 2024年
- 轮虫是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是反映水环境现状的有效生物指标。为评估汉阳水网的水体健康状况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为湖泊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于20212022年对水网中5个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湖泊的水环境及轮虫等浮游生物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网中大多数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5个湖泊共采集到轮虫15科25属51种,共有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对棘异尾轮虫(Trichcoerca similis),均为典型的富营养指示种。5个湖泊轮虫的年均密度范围为109.65~995.92 ind./L,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年均值的范围分别为0.86~1.68和0.65~1.44,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峰值多出现在夏、秋季。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轮虫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明显,除后官湖外,其余湖泊的空间差异较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轮虫种类数和Margalef指数主要受原生动物密度的影响,Shannon-Wiener指数主要受水温的影响,轮虫密度主要受浮游植物密度的影响。典范对应分析显示,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与水温、氨氮、透明度、总氮、浮游植物密度和枝角类密度有关。分段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轮虫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正相关,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达到70后,轮虫的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
- 熊雪平罗进勇翟东东刘红艳陈元元熊飞
- 关键词:轮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富营养化
- 鳅科鱼类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鳅科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及在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中的适用性,对鳅科鱼类3亚科18属61种共35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61种鳅科鱼类的种内和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0和0.16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16.2倍。鳅科鱼类遗传距离在种内、种间重叠较少,能形成一定的DNA条形码间隙。ABGD分类把61个物种划分为66个OTUs,OTUs的划分与距离法基本一致。系统聚类中,有6组鱼类物种个体间相互混杂,不能按各自的物种聚类,有4个物种分化成明显的两支,46个物种能按各自的形态学分类分别聚成单支。南鳅属、花鳅属、似鳞头鳅属、瘦身鳅属和泥鳅属中部分物种没有按其形态学分类的属聚在一起。沙鳅亚科能形成单系,但条鳅亚科和花鳅亚科不能形成单系。在研究中,COI条形码可以鉴定鳅科鱼类75.41%的物种,另外,COI条形码也能够明确大多鳅科鱼类属和亚科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鳅科鱼类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
- 刘红艳蔡金谢仲桂熊飞熊飞王沁喻记新王沁夏明陈元元
- 关键词:鳅科COI基因DNA条形码物种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