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广珍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组织中BP1与Bcl-2表达相关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检测Beta protein 1(BP1)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P1的表达及乳腺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乳腺癌组织中BP1和Bcl-2有无共定位。结果:乳腺组织中,RT-PCR检测癌组织中BP1 mRNA表达量为0.944±0.534,相应癌旁组织中BP1 mRNA表达量为0.115±0.081,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癌组织中BP1蛋白表达水平为0.949±0.593,相应癌旁组织中为0.095±0.057,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BP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得到一致的结果,癌组织BP1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BP1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RT-PCR检测BP1 mRNA的表达量为0.944±0.534,Bcl-2 mRNA的表达量为0.885±0.503(r=0.685,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BP1蛋白表达水平为0.949±0.593,Bcl-2蛋白表达水平为0.644±0.388(r=0.678,P<0.05)。结果表明BP1与Bcl-2的表达存在正相关。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激光共聚集显微镜下观察到BP1与Bcl-2共定位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中。结论:BP1基因是导致乳腺癌发生的一种癌基因并可能成为乳腺癌中新的治疗靶点。BP1与Bcl-2的表达存在正相关,BP1可能通过上调Bcl-2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致癌作用机制之一。
- 贺广珍李金运张敬川
- 关键词:BP1WESTERNBLOT
- 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BP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P1以及乳腺癌组织中Bcl-2、ER、PR、C-erbB-2的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P1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BP1蛋白表达水平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78,P<0.05);乳腺癌组织中BP1蛋白阳性细胞数与Bcl-2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653,P<0.05)。BP1高表达与ER、PR及C-erbB-2有关(P均<0.05)。结论 BP1蛋白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Bcl-2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凋亡有关。
- 贺广珍李金运张敬川
- 关键词:乳腺癌BP1BCL-2WESTERNBLOT
- 乳腺癌组织Beta Protein 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检测Beta Protein1(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P1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P1 mRNA阳性率为75.6%(34/45),相应癌旁组织中BP1 mRNA阳性率为17.8%(8/4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P1蛋白阳性率为66.7%(30/45),相应癌旁组织中BP1蛋白阳性率为13.3%(6/45)。癌组织中BP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BP1高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绝经状况、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Ki-67无相关性。结论:BP1基因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并可能成为乳腺癌中新的治疗靶点;BP1蛋白具有成为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的可能性,联合检测BP1与ER、PR及c-erbB-2蛋白的表达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 贺广珍张敬川
- 关键词:BP1RT-PCR
- 视网膜脱离时间对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时间对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2例RD患者,脱离时间不足15d的24例作为新鲜组,脱离时间超过30d的18例作为陈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眼动脉(ocular artery,OA)、视网膜中央动脉(retinal central artery,CRA)和睫状后短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等球后壁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流速(average velocity,A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陈旧组患者OA的PSV、EDV、AV略低于,而PI、RI略高于新鲜组患者,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陈旧组患者CRA和PCA的PSV、EDV、AV显著低于新鲜组患者,而RI显著高于新鲜组患者(均P<0.05)。与新鲜组患者相比较,陈旧组患者CRA和PCA的PI略高于新鲜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D时间对RD患者的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一定的影响。
- 张红赵跃华刁晓梅冯瑞芳贺广珍刘海洋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和MR化学位移成像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多排螺旋CT(MSCT)和MR化学位移成像(CSI)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乏脂肪肾AML患者的MSCT和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血供情况及CS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6例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10例病灶呈类圆形,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9例病灶见劈裂征,6例见杯口征,5例见皮质掀起征,11例病灶CT平扫呈稍高密度,其中4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小灶性低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快进快退、持续强化和延迟强化三种模式,但峰值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MR成像T2WI病灶均呈低信号,CSI中3例出现反相位信号下降,其中1例呈现反相位病灶中心高信号,周围绕以线状低信号环的特殊表现。结论:乏脂肪肾AML的MS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薄层MR反相位CSI对该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黄海东刘洪曹伟高立勇赵蕤贺广珍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计算机体层成像化学位移
- 一种肿瘤化疗用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化疗用的装置,涉及化疗技术领域,针对在病人接受治疗时,需要注入药物,且药物的温度较低,影响病人恢复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
- 贺广珍黄海东章志扬
- 文献传递